欢迎访问文稿网!

消费理论与生命周期假说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消费理论与生命周期假说

消费理论_社会保障学

    二、消费理论

    20世纪5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持久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为当代消费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理性预期学派大大增强了消费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当代消费理论不仅研究了消费和本期收入之间的关系,还注意到了消费者是如何根据本期收入、预期的未来收入、积累的财富、政府的税收政策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消费行为的。凯恩斯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没有考虑跨时消费问题。凯恩斯理论认为,消费者是受即期约束的、以即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他们不考虑为老年之后的消费储蓄多少,只考虑在当前的消费中如何配置自己的收入,以便达到效用的最大化。把跨时消费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是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954年和1979年,莫迪利安尼和理查德·布伦伯格合作,先后发表了《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对横截面数据的一种解释》与《效用分析和消费函数:统一解释的一个尝试》两篇论文,奠定了生命周期假说的基础。

    生命周期假说的出发点是存在一个典型的理性消费者,追求的是其生命周期内一生效用的最大化,而其预算约束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平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消费者在任何年龄上的消费支出与即期收入完全无关,而是依赖于一生的全部收入(劳动收入和储蓄收入)。因此个人的消费支出在其生命期的各个年龄段都要选择一个稳定的、接近于他们所预期的平均消费率进行消费。跨时消费是平滑的,由于储蓄等于收入减消费,而消费支出又是由一生收入决定的,所以短期的储蓄由即期收入和一生平均收入之差决定。这样的消费行为导致了个人储蓄和财富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驼峰分布。生命周期假说不可避免地涉及老年期的消费问题。

    在研究消费与社会保障问题时,采用的一个主要理论工具是由阿莱、萨缪尔森和戴蒙德等人所创立的生命周期假说和交叠世代模型。生命周期假说将一代人的寿命分为两个时期,不涉及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而交叠世代模型则将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儿童、成年和老年,假定只有在成年阶段才有工作收入,那么一个人必然要在工作期间把他的收入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用于当期自身消费;一部分用于老年退休后的消费;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抚养下一代。如何来划分这三个部分,取决于对当前和未来消费的偏好和选择。交叠世代模型的出发点:任何时期都有不同代人生活着,每一代人在其生命的不同周期都可以和不同代人进行交易。

    交叠世代模型的基本形式是一个跨时的一般均衡模型。经济由个人和企业组成,个人生存分为两期,第一期消费和储蓄,第二期则消费掉全部财产,取得一生效用的最大化。企业的行为是竞争性的,它雇佣劳动直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工资,租用资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租用价格。当工资和资本的租用价格恰好使企业愿意使用劳动和资本的可用量时,要素市场得以均衡;由于净投资等于年轻人的储蓄与老年人的反储蓄之和,这时的商品市场也达到了均衡。但是,均衡状态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果存在着一个同等的关心当前和后代效用的中央计划者,则经济处于黄金律稳定状态,此处的稳定状态的人均消费水平为最大;如果中央计划者较少地关心后代,则经济可能收敛于修正黄金律的稳定状态。

    对于不同消费偏好的个人和群体,政府通过强制储蓄、课税等方式积累资金,以备其未来之用。同时,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提供最低收入保障,以达到实现整个社会稳定的目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