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步态类型为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步态类型为

    

    一、姿势与步态

    观察病人站立时有无异常姿势。震颤麻痹者显示头部前倾,躯干俯曲,肢体屈曲;小脑蚓部病变呈现向前、后或左右摇晃;小脑半球或一侧前庭病变时向病侧倾斜。

    检查步态时嘱病人睁眼及闭眼向前行走,并令突然转弯、停步,再开始行走。常见的异常步态有以下几种:

    1.偏瘫步态 偏瘫侧上肢屈曲、内旋,下肢伸直并向内侧划圈,抬腿时骨盆提高,足尖点地,又称划圈步态。见于一侧锥体束损害时。

    2.痉挛性截瘫步态 行走时双下肢伸直且内收,行走时下肢交叉前行如剪刀,故又称剪刀步态。见于双侧锥体束损害时。

    3.共济失调步态 行走时两足分开,步幅不均,摇晃不稳,状如醉酒,称为醉汉步态,多见于小脑病变。如举足过高,落地沉重,两眼注视地面,睁眼稍好,闭眼加重时为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4.慌张步态 头部前倾,躯干俯曲,走路时步伐细小,足擦地而行,不能立即停步,状似慌张,见于震颤麻痹病人。

    5.跨越步态 双足下垂的病人,为使足尖离地患肢抬得很高,如跨越门槛的动作。

    6.摇摆步态 由于骨盆带肌及腰肌萎缩无力,为维持身体重心平衡而脊柱前凸,行走时因不能固定骨盆,故臀部左右摇摆而称鸭步,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图2-6)。

    

图2-6 几种常见的异常步态

    7.癔症性步态 可表现为单瘫、偏瘫或截瘫。单瘫或偏瘫者行走时下肢在地下拖曳,常需用拐杖支撑或不能起床。有的病人向各个方向摇摆,在床上能正常运用双腿而不能站立行走者,几乎都是癔症。

    8.舞蹈样步态 由于肢体关节不定向地不自主活动,下肢屈曲、内收、外展,快速变幻没有一定规律,行走时步态不稳,呈跳跃式或舞蹈样,见于小舞蹈病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症。

    9.间歇性跛行步态 稍事步行,即感下肢无力,短时休息后又可正常步行,多次反复行距越缩短,见于脊髓供血不足。

    二、肌肉营养状态

    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或肥大。比较双侧对称部位、肢体近端与运端,尚可用米尺测量对称部位的肌周径。

    三、不自主运动

    观察不自主运动的部位、种类、频度、时间及程度。常见的不自主运动有震颤、肌束震颤、抽搐、痉挛、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肌阵挛、抽动症等(参见图3-3)。

    四、随意运动

    1.肌力 令病人肢体随意运动,检查者向相反方向施加阻力,以了解其肌肉收缩力的大小。肌力共分6级:0级为全瘫;1级为只有肌纤维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为肢体可以活动,但不能抬起;3级为可以克服引力抬离床面;4级为可以做克服阻力的运动但较正常为差;5级为正常肌力。检查时对比肢体近端与远端的区别,以及各个肌群的差别。

    2.轻瘫的检查

    (1)面肌轻瘫试验:眼裂变大,睫毛征阳性,示齿时鼻唇沟不对称。

    (2)上肢轻瘫试验:手指分展不全或易疲劳,双上肢向前平伸,不能持久。

    (3)下肢轻瘫试验:病人仰卧,双下肢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呈直角,患侧难以支持,逐渐下垂。足背屈时,患侧力弱。

    3.昏迷病人瘫痪的检查 压迫眶上神经或用针刺肢体,瘫痪侧肢体不动或轻微活动。上、下肢坠落试验阳性。

    五、被动运动

    对病人完全放松的肢体做被动活动,注意肌肉阻力,亦可握捏被检肌群,观察其硬度以测肌张力。正常时肌肉有一定的肌张力,病态肌张力可减弱、消失或增强。肌张力减弱、消失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炎;周围神经病变、后根及后索疾病、脊髓前角病变、小脑性疾病、锥体束损伤的休克期。肌张力折刀样增高见于锥体系病变。铅管样增强是伸肌屈肌张力均等增高,伴有震颤者呈齿轮样增高,见于锥体外系病变。

    六、共济运动

    正常运动除有锥体系、锥体外系以外,尚有前庭器官、小脑和深部感觉参加,其运动方能平稳协调。协调运动发生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1.指鼻试验 令病人伸出示指,前臂伸直后,快速反复地指自己的鼻尖,共济失调时手摇晃,指尖碰不准鼻尖,观察睁眼与闭眼时的变化。

    2.跟膝胫试验 病人仰卧,双下肢伸直。先举起一侧下肢,然后将下肢足跟放在对侧膝盖上,再将足跟沿胫骨前缘向下滑行。正常时能准确完成而无偏斜,共济失调时则每个动作均不稳准,而摇摆不定(图2-7)。

    3.快复动作 令病人反复地迅速地做手掌旋前旋后动作,或用一侧手掌迅速连续地拍击对侧手掌。共济失调时出现动作快慢不均、不协调、笨拙和缓慢。

    4.闭目难立征 又称昂白征。病人闭目并使双足并拢,两臂向前平展,出现摇摆不稳或倾倒为阳性,见于感觉性共济失调。

    5.坐、立、走的检查

    (1)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时病人坐位时可以出现躯干摇晃,站立时昂白征阳性,行走时身体可以出现摇晃,足向前抛,足跟用力着地(踵步)。

    (2)小脑蚓部病变呈躯干性共济失调,坐位时摇摆不定,站立时摇摆不定,双脚站立时分开距离大,走路时双脚分开距离较大,呈醉汉步态,呈曲线前进。小脑半球病变则向病侧倾倒。

    

图2-7 跟膝胫试验

    (3)前庭性共济失调时,坐、立、走的姿势与小脑蚓部病变相类似。站立或步行时躯体向病侧倾斜,沿直线行走时更明显,头位改变90°时身体向前、后倾倒。昂白征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阳性,且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