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互联网+”的模式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互联网+”的模式

    (一)逆向倒逼进程

    实现“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过去十年,这一过程呈现“逆向”互联网化。将“互联网+”倒过来讲,即“+互联网”,前者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后者则是传统企业在探求企业转型新方式。理论上讲两者具有共同的意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全产业升级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但是传统企业在探求互联网转型过程中,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体制及运营管理都与互联网企业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传统企业的体制问题难以改变,很难通过简单改变架构完成转型。互联网加快了各个行业的改革步伐,对某些行业而言,在探索的失败中前进的路子已经慢慢不适应今天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通过倒逼的形式,借助互联网手段快速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在速度上要比企业自己探索有很大的进步。

    在企业价值链层面上,“互联网+”表现为一个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从产业层面看,表现为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传媒业、零售业到批发市场,再到生产制造和原材料。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互联网+”是从客户端到企业端,从小企业再到大企业的过程,产业的分量越来越重。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金融业也跟着出现互联网化的趋势。在“互联网+”逆向倒逼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互联网化的比重也在依次递减。

    

    图4-4 产业互联网化的“逆向”过程示意图

    如果不借助“互联网+”进行产业革命,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格力、联想、戴尔等传统企业将沦为京东、小米、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代工厂。正是在这种危机的驱动下,传统企业在不断改变,力图在新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当然,在工业4.0发展起来以后,传统企业强大的效能不容忽视,线下渠道也是互联网企业最大的短板。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配合,才是“最佳伴侣”。

    通过政府与企业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与当前国情和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互联网+”仍旧以互联网为主要成分,传统企业在新的变革中依然处于被动的状态,众多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的迈进似乎不是那么顺畅。当前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共同特征,就是为实现其生态链进行大量的并购与垄断。

    (二)技术——经济范式转移

    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和创新都会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新型技术——经济范式。这个范式通常有两个阶段:一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的基础设施的广泛部署;二是新基础设施成为各行各业腾飞的动力。自1994年中国互联网与世界连接,到今天互联网时代的风起云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基础设施,正如两百多年前的蒸汽机和一百多年前的电一样,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技术——经济范式是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通过主导技术推动宏观与微观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发展的过程,它决定了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互联网+”完全符合“关键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成本已然较低的前提下仍旧不断降低,二是长期有几乎无尽的供应能力,三是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表4-1 从技术——经济范式转移看“互联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