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英国动画的发展期:20世纪30年代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英国动画的发展期: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大部分英国动画师靠制作动画广告片为生,少数人有机会参与真人娱乐电影制作。安生·戴尔在从事了几年真人电影及纪录片拍摄工作后又回到动画领域,1935年他创建了英格兰电影公司(Anglia Film),试图与席卷全球的美国动画抗衡。公司建立之初,他主要制作根据古典音乐改编的短片,例如1935年的《卡门》(Carmen)。后来他把创作方向调整为以英国观众早已熟悉的人物为主角的动画片,例如:小萨姆(Sam Small),一个傻傻的、总成为替罪羊的小个子士兵。这个角色最早是由喜剧演员斯坦利·郝勒威(Stanley Holloway)创作的音乐剧形象,后来被改编为广播剧在英国广泛流传。斯坦利·郝勒威参与了安生·戴尔导演的“小萨姆”动画系列片配音工作,共为其配音18集,最早一集是1935年的《萨姆和步枪》(Sam and His Musket)。这一动画系列片不仅是有声电影,并且使用了彩色电影技术,这在当时的动画界并不多见。由此可见,安生·戴尔是一位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导演。但是影片效果并不理想,观众反响平平。当第5集播出后,投资方停止了与安生·戴尔的合作,但是慷慨地留下了部分设备。这些设备足以支撑安生·戴尔的小公司继续制作动画广告片,其中比较有趣的作品有1937年的《坏脾气的国王》(The King with Terrible Temper)。

    由于迪士尼公司在彩色动画技术方面的垄断,英国彩色动画片发展缓慢。尽管英国也出现过其他彩色影片技术,例如20世纪初期的杜宁彩色系统(Dunning Colour),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1935年由安东尼·格洛斯(Anthony Gross)和海克特·霍金(Hector Hoppin)导演的《狐狸亨特》(Fox Hunt)上映,英国彩色动画片才正式诞生。

    1936年,漫画家罗兰·戴维斯(Roland Davies)试图把他的畅销漫画主角“大马史蒂夫”改编为动画片主角,但是陈旧的黑白美术风格与过时的动画观念使该片很快被观众遗忘。

    此时,英国缺乏本土动画人才的现状开始显现出来,大量外国动画师来到英国,借助英国资金进行创作,这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德国剪纸动画导演洛特·雷妮格(Lotte Reiniger)、新西兰实验动画大师列恩·雷(Len Lye)以及日后导演了英国第一部动画长片的约翰·哈拉斯(John Halas)。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动画历史是由外国人创造的,这一现象在英国动画史中屡见不鲜。此时,只有来自苏格兰的诺曼·麦克莱伦(Norman McLaren,1914—1987)坚守着英国本土动画阵地并为英国邮政总局(British General Post Office)制作了大量动画宣传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动画的一大特点在于动画宣传片大行其道,无论是商用的动画广告片还是各种公益事业动画宣传片,从英国动画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主力军。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治动画宣传片和科教动画片,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两种动画片是英国动画得以长足发展的基础,毕竟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所有艺术发展的强大后盾。

    当其他国家的动画师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颠沛流离,动画事业停滞不前时,英国动画却获得了稳步的发展。尽管此时的英国动画广告片生产几乎停滞,但政治宣传与战争科教动画片使英国动画在二战期间得以存活,并为战争结束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例如,1940年成立的拉金斯·布斯(Larkins Both)公司便是以制作政治宣传片为主。该公司最初是由比尔·拉金斯(Bill Larkins)与安生·戴尔联合创建的,但是经过短暂合作二人便分道扬镳。比尔·拉金斯独立支撑公司,制作了大量动画科教片。他与彼得·萨克斯(Peter Sachs)、丹尼斯·吉普林(Denis Gilpin)共同创造了全新的英国动画片美术风格,并希望英国动画超越美国联合制作公司,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寻找有英国特色的动画片之路始终是英国动画艺术家们不懈奋斗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理想的方法有很多种。1944年,J.亚瑟·阮克(J.Arthur Rank)创建的GB动画公司(G.B.Animation)吸引了大批动画师前来求职。该公司的动画师怀着打破迪士尼动画垄断世界的局面的理想而努力工作着。1946年,《白雪公主》和《小鹿斑比》的导演大卫·汉德(David Hand,1900—1986)被聘为该公司的首席动画师,负责培训员工。他按照迪士尼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考核与培训动画师的模式培养员工,大量退伍军人通过考试进入该公司。公司宣称要招聘2000名动画师,从而成为英国规模最大的动画公司。大卫·汉德的训练方法实用而系统,他传授给英国动画师迪士尼的经典角色设计与表演方法。但是在这种训练模式下制作的系列动画片《动物乐园》(Animaland,1948—1950)和《音乐画具箱》(Musical Paintbox,1949—1950)的反响却不好,大卫·汉德承认这部讲述两只松鼠的故事的作品虽然技术完美,但缺乏趣味性,这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动画师反对大卫·汉德这种全盘迪士尼化的做法,他们呼吁发扬英国传统,创造具有英国本土特色的动画片。1950年该公司解散。

    英国动画之父:约翰·哈拉斯(John Halas)

    约翰·哈拉斯(1912—1995)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后到巴黎师从定格动画大师乔治·帕尔(George Pal)学习动画制作。1936年他来到英国并遇到本地画家、剧作家——乔伊·巴彻拉(Joy Batchelor,1914—1991),二人一见钟情并结为终身伴侣。

    1940年约翰·哈拉斯夫妇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哈拉斯与巴彻拉动画公司”(Halas &Batchelor Cartoon Films Ltd.),公司从创建之初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始终与政府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拉斯与巴彻拉动画公司为英国战争办公室、英国情报与国防部、英国海军情报中央办公室制作了70多部短片。这不仅使他们在经济上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与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他们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大战结束,其中影响较大的作品有:为英国海军制作的影院版动画长片《造船》(Handing Ships,1945)、为英国情报部门制作的8集系列动画片《查理》(Charley Series,1946—1947)、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制作的《鞋匠与帽匠》(The Shoemaker and the Hatter,1949)、为卫生部制作的《房子漫天飞》(Fly About the House,1949)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