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幼儿园如何开展保教工作管理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园如何开展保教工作管理

第九章 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

第一节 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管理概述

一、幼儿园班级概述

    (一)幼儿园班级的构成及班级特点

    1.幼儿园班级构成

    班级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共同目的的组织。班级是按儿童的年龄和男女均衡来组建的。为了保证正常的保教工作的开展,保证教育质量,国家对幼儿园班级人数做了明确规定:幼儿园按年龄分班,一般按3~4岁、4~5岁、5~6岁分成小、中、大班,3岁以下为托班。《规程》(1996)规定,不同年龄班幼儿人数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班不超过40人。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6、7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40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酌减。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

    幼儿园班级组织按照实施教育的不同层次分为:班集体、小组和个体。班集体是班级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是由教师和幼儿共同组成的。班集体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影响力较大。小组比班集体更基层,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及需要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并将教育活动分别落实到各个小组中。小组活动比集体活动更灵活、更分散。个体是班级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班级的最基本单位。没有个体就不可能有班集体,个体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集体应该促进个体的发展,多注意发挥个体的积极性。

    2.幼儿园班级特点

    (1)生活节律性。为了满足幼儿在园的基本日常生活需要,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一日生活,要求对各环节的活动安排有序和科学。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迅速,睡眠时间较长,容易兴奋、容易疲劳,同时也容易恢复。因此,经过晚上的休息,上午10点左右是儿童最清醒的时候,学习活动课安排在9点到10点之间。午餐后兴奋性降低,因此要安排午休,使孩子的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而下午就可以安排一些区域游戏、艺术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

    同时,因为儿童年龄的不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一样,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越长,而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当然,因为年龄小,生长发育的速度快,需及时补充营养,在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段要及时补充餐点。

    因此,幼儿园班级活动的安排是因不同年龄儿童的生活节律而进行安排的,这一特点也是幼儿园班级的显著特点。

    (2)保教一体化。保教结合是整体的概念,教与保应在同一过程中体现。“保”就是保护幼儿的健康,通常是指为保护幼儿生理、心理健康、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而进行的体格锻炼、预防疾病、执行科学作息制度和保健卫生制度等内容的活动。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最稚嫩的时期,各器官、各系统的发育最迅速,免疫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很差,因此,尤其需要受到成人的精心照顾。因此,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即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通常是指创设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丰富幼儿知识经验,促进其良好社会适应的活动过程。

    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应结合进行。教中有保,保中有教。儿童在班级生活,每天的一日生活环节如入园、晨检、早操、游戏、进餐、午睡、盥洗、户外活动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保育和教育,既要对儿童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和照顾,又要随机地进行教育指导;既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健康,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因此,保教一体化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另一重要特征。

    (3)内外互动性。学前儿童是在活动中发展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儿童在活动中互动、在互动中成长。儿童的活动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生理和心理活动,外部活动主要指儿童操作物体和玩具的活动及与人交往的活动。幼儿园班级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保教活动,能够满足儿童身心活动的需要。同时,班级里的各种操作材料和玩具为幼儿提供了与物品互动的机会,班级的各种活动也为儿童之间的人际互动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基础和互动环境。幼儿园班级的互动是相对自由的,也是有组织的,内部互动表现为幼儿与教师之间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外部互动主要指幼儿与活动对象、活动材料等环境要素之间的互动。班级的组织性使各种互动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条理性、规律性和有效性,因此,内外互动性成为幼儿园班级的重要特点之一。

    (4)组织权威性。幼儿园班级是执行教育机构各项措施的基本行动组织。班级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机构的整个保教工作,和谐、有序的班级组织是实现教育机构整体教育目标的保证。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园班级的所有活动基本上是由老师直接来参与管理,因此,幼儿眼中的权威只有老师。而孩子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再加上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朝夕相处,使幼儿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教师的权威常常超过父母。因此,由权威的老师组织起来的班级就带有明确的组织权威性特征。

    (二)幼儿园班级的功能

    案例9 -1

    我的孩子该不该去上幼儿园

    一名曾经的优秀幼儿教师,自从当了妈妈后就辞职在家带孩子,很快,孩子就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这时,爸爸妈妈关于孩子该不该上幼儿园有了很大分歧,妈妈认为,自己曾经是当时最优秀的幼儿教师,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接受到最好的学前教育,而到了幼儿园,不见得能分到一个好老师的班里,而爸爸认为,幼儿园是个让孩子健康成长的集体大环境,这个环境是家庭永远无法替代的。夫妻两个争论不休,迟迟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以上案例中的孩子该不该上幼儿园?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关键点是什么,是知识的培养还是个性的塑造抑或是习惯的培养,而幼儿是在家里接受教育还是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其关键在于教育环境的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园班级的功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说明。

    班级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基层组织,也是一个多功能的整体组织,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生活功能

    班级为儿童提供了共同生活的组织环境,每个儿童在集体中的生活行为如如厕、喝水、吃饭等都会受到班级组织管理的影响。有序、合理地安排儿童一日生活,对于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效率,促进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注意科学安排儿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使儿童在稳定有规律的节奏中获得生活的安全感;通过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促进教育生活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保教人员相互配合,步调一致提供客观保证。

    2.教育功能

    班级不仅是一个生活集体,同时是一个教育集体。班级是开展集体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对活动的精心组织与策划,保证了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活动质量和效率,全面实现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班级尤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班集体共同的教育目标,共同的行为规范,能够约束每个儿童的行为,增强儿童的集体意识,对克服儿童的自我中心,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有重要作用。同时班级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舆论、价值观、共同的活动规则,集体活动为儿童的个体行为提供了模仿和相互学习的榜样及相互监督的标准,为实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提供了必要条件。班级为儿童之间和儿童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交往提供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使儿童尽快掌握交往的技巧。共同的价值观,使幼儿产生班级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儿童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总之,班级对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社会服务功能

    《规程》指出:“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不可否认,父母对孩子具有培养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家长同时担任着社会上各种行业的工作,学前儿童尤其3岁前儿童,需要精心的照顾和教育,如果孩子得不到妥善的照顾,家长就没办法安心工作。因此学前教育班级实际上承担着解放父母劳动力,做好家长服务的工作。同时,因为父母不一定都具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班级教师又承担着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0~3岁的早期教育,还主要担负着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任务,为家长提供教育服务。学前教育机构班级实现着为家长服务的社会功能。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涵

    幼儿班级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指教师与行政人员遵循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保教工作的工作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要素合理组织起来,为实现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保教组织管理活动。

    要提高班级的保教质量,需要良好的师资、设备和足够的资金。这些资源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而这一切必须依靠管理,依靠管理者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种因素的组织与调配。班级的科学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

    生活管理是为了保证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保教人员围绕儿童在园内的饮食、起居等一日生活的需要而从事的管理工作。它是保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顺利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没有科学规范的生活管理,儿童就无法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规则的教育与游戏活动。

    1.开学初工作

    (1)填写班级点名表,填写儿童家庭情况登记表,明确家园联系的方法。

    (2)家访并调查幼儿家庭教养情况,初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做好记录。

    (3)安排儿童个人用的床、衣柜、毛巾架、水杯格,写上姓名并做好标记。

    (4)初步布置活动室环境,安排好家具和物品位置。

    (5)观察儿童一日生活表现并记录分析。

    (6)依据观察分析和家访调查结果,制定班级儿童生活管理计划和措施。

    2.日常工作

    (1)每日根据儿童生活程序履行管理职责。

    (2)每日做好来园和离园的交接记录。

    (3)每日保管好儿童生活用品。

    (4)每日做好消毒、清洁和安全检查工作。

    (5)每周检查儿童生活管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6)每日做好儿童生活、疾病等情况登记分析工作。

    (7)每周末班级教师交流,总结上周情况,调整安排下周工作。

    3.期末工作

    (1)汇总儿童生活表现记录,做好对儿童生活情况的小结。

    (2)总结班级儿童生活管理工作,找出成绩和问题。

    (3)向家长发放儿童发展和评估手册,指导家长做好假期管理。

    (4)整理室内外环境,对集体用品、材料进行清点和登记。

    (二)幼儿园班级教育管理

    1.开学初工作

    (1)结合家访和对儿童的观察分析,完成对班级儿童发展水平的初步评估,做好分析记录。

    (2)根据儿童实际水平及班级条件,制订详细的儿童教育计划。

    (3)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征集或领取儿童绘画、手工等教育教学用具,布置活动室,创设教育环境。

    (4)班级保教人员共同制定各项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基本常规,建立班级教育活动的运转机制,初步建立教师与儿童友好、协调的关系。

    2.日常工作

    (1)具体设计并实施每日教育活动方案,做好教育教学的反思与推进分析。

    (2)每周提前制订下周计划和活动安排。

    (3)每日与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交流沟通儿童和保教工作情况,相互交接与配合。

    (4)每月召开班级教师会议,研究班级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协调分工和合作。根据教育目标及时调整活动室环境。

    3.期末工作

    (1)整理教育活动方案、教育笔记和儿童作品档案。

    (2)做好儿童全学期的评价工作,填好儿童成长手册。

    (3)完成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自我评估,写出工作总结或研究文章。

    (4)清点教育教学活动材料并登记归档。

    (三)幼儿园班级物品管理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儿童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儿童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儿童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使用。班级物品包括小床、小被等生活用品,玩具、学具等学习用品以及钢琴、电视等教师教学物品。

    (1)建立一个班级物品清单,作为交接、检查的依据,如表9 -1所示。

表9 -1 幼儿园班级物品登记表

    (2)班级物品的摆放位置和高度要适当。需要儿童自己取放的玩具、游戏材料等要放在儿童伸手能及的地方,要注意美观整齐,最大限度把空间留给儿童,不能影响儿童的活动。同时,一定要严格注意物品的安全,保障幼儿园班级物品是安全的,是不轻易伤害到孩子的身心的。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关爱孩子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2)做好班级统筹协调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活动基础。

    (3)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人际基础。

    (4)家园有效沟通是班级保教工作的重要心理保证。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幼儿参与的层级管理方法

    良好的班风班貌显示出一个班级的特征。一个良好的班级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让幼儿适时参与到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将极大地增强幼儿的常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可通过小班长——组长——组员的层级管理程序进行班级的管理。

    进入中班下学期的幼儿,自理能力明显提高,是非意识正在形成,为集体服务意识也逐步加强。如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养成良好的常规,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地开展,这是我们在开学初就要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让幼儿寻找好朋友组成一个个小组,并给自己的小组选择一个喜欢的标记,并推选出自己小组的组长。幼儿一个个都找到了好朋友,并把自己的组分别以好吃的水果如:西瓜、菠萝、香蕉和草莓进行区分。每个小组都由孩子们推选的表现较为出色的小朋友担任小组长,由每个组的小组长协助教师负责管理各组的幼儿。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好班级的各项常规。如幼儿进入区角的常规:每个区角用小脚的形象设置好每个区角该进入的人数,小脚上站满了这个区角就不能再进人了,保证每个区角活动的顺利开展;幼儿喝水放雪花积木记录喝水次数的常规:幼儿每喝一次水就在自己对应的用蛋糕盒制作的小转盘上投入一片雪花片;幼儿用餐点的常规:依次按顺序按照各个组上来拿取饭菜和餐点,一个组快好了只剩最后两个幼儿的时候另一个组的组员就上来排队,既避免了幼儿拥挤,又能保持队伍井然有序;午睡起床着装检查:每个组的组长负责检查本组幼儿的衣服和鞋子的穿着情况;安全卫生管理常规:日常活动不追逐不打闹,进卫生间里不推不挤,垃圾不随地乱扔,投入班级垃圾桶,餐后学习自己收拾摆放餐具……由每个组的小组长负责协助老师进行每天的监督检查工作,违反规则的幼儿给予提醒和改正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组长也实行轮换制,让更多的幼儿有机会当选为班级的小组长。既能增强幼儿的服务意识,又能让更多的幼儿有锻炼的机会。

    (二)采用活动式、体验式的管理方法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上下课采用听音乐搬小椅子入座和离场,整齐而有序,优美而有节奏的音乐成了一个讯号,能让幼儿快速做好准备工作。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可以让幼儿做带头人带领其他幼儿念一些儿歌和做些安静的小游戏,可以让幼儿安静的集中注意力,进入活动的下一环节。

    (三)重视环境育人的教育价值,积极创设个性化班级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班级环境是孩子每天都看得到、摸得着的一种“隐性课程”。科学地创设一个好的班级环境,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的综合教育;帮助幼儿感受快乐和成功,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班级工作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班级的环境创设工作。认真做好每一次有关主题的环境布置,让幼儿能直接地感受主题的内容。随着教学主题的变化,环境的创设给了幼儿一个探索、展示、交流的平台,在幼儿积极置身环境的创设和互动中,真正发挥出了环境的教育价值。

    (四)教师互相配合,创设和谐工作氛围

    1.各取所长,取长补短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之间应努力做到配合默契,各取所长。

    2.多沟通、交流

    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励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应及时与班内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取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合作尽力完成好。

    3.教师之间以诚相待

    在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4.教育上保持一致性

    在常规培养和教育活动中,保持教育一致性,坚持正面教育。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这样要求,乙老师那样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三、对各年龄班的管理

    虽然幼儿期只有3年的时间,但是每个年龄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小班

    小班一般是指3~4周岁的幼儿。小班幼儿已经能够自如行走,用语言表达简单的意思,从事一些初步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

    1.让幼儿尽快适应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与家庭有了很大变化,非一对一的关系。在家里,幼儿主要与自己的亲人或保姆相处,教养者长期与幼儿相处,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至少是一对一的关系,甚至是几位成人对一名幼儿。

    2.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积极情感

    为了让幼儿喜欢幼儿园,必须让他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来到陌生环境时,会产生恐惧感。幼儿年龄小,对父母信赖感强,刚到陌生环境,充满了恐惧,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幼儿熟悉环境,多与家长沟通。幼儿刚入园,经常会大哭大闹,家长没有经验,也会心神不安,甚至会打退堂鼓,不送或间断幼儿入园,这很不利于幼儿战胜消极情绪,早日适应环境。

    3.注重常规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不像幼儿园那么严格,加上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包办代替较多,致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常规包括盥洗活动常规、饮食活动常规、睡眠活动常规、卫生习惯常规、入园离园常规、散步常规。教育常规包括教学活动常规、游戏活动常规、班级环境管理常规、家园活动管理常规等。

    (二)中班

    中班在幼儿园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1.中班班级管理的特征

    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生活处理能力增强,穿衣服、吃饭等简单动作不再需要成人帮助,他们有了很强的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愿意承担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努力去完成。

    2.中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中班班级管理与小班一样,也包括生活常规管理与教育常规管理两部分,但与小班的要求有所不同。生活常规包括清洁卫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来园离园的要求等。对中班幼儿可采用行为练习法,有针对地加以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纠正不正确的行为。教育活动常规包括集体活动常规;游戏活动常规;其他的教育活动等。教育常规的掌握是在从事教育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教育活动,单纯记忆教育常规是毫无意义的。

    (三)大班

    大班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年,他们显得比以前更懂事、更聪明了,他们的精力更加旺盛,接受能力也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和个别差异。

    1.大班班级管理的特征

    大班幼儿的知识面扩大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不仅满足于“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更满足于“为什么”问题的回答。

    2.大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一,进一步加强常规教育,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第二,要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幼儿学习管理自己,包括管理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物品、自己的语言等。

    第三,要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遵守集体规则与纪律,增加责任感。

第三节 幼儿园如何开展保教工作管理

一、保教过程的运行程序

    保教工作的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一部分,要达到优化有效,必须发挥管理职能,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管理程序,科学配置幼儿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标。

    (一)保教计划的制订

    1.制订制度的依据

    制订一份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符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计划,需要有一定的依据。

    2.保教计划的内容与层次体系

    (1)保教计划的内容。保教计划是班级工作的开端,它并非简单的形式,而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教师对保教工作的设想与思路,它可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被动性。善于制订班级计划,是教师的基本功。

    1)班级情况分析。分析并掌握班级情况是制订计划的前提。不了解班级情况,计划无从下手。

    2)班级工作目标的确立。班级工作目标要与幼儿园工作目标相一致。每个阶段制定的目标不宜过多,因为目标过多易分散精力,结果什么都难以实现。

    3)实施措施。班级计划提出了工作的基本思路,找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办法。制订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落实,而制定实施措施是落实计划的前提。

    4)重要工作安排。我们可将那些与幼儿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问题视为重要工作。

    (2)建立保教计划的层次体系。依据时间、范围、内容的不同,教育计划按不同的层次,逐级细化,形成统一的系列,并逐层加以落实。常用的班级计划主要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

    学期教育工作计划通常要规定出每月应完成的任务,虽然计划的时间较长,但是在实施时要短安排。班级的学期计划与园务计划相同,大致包括以下部分: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新学期工作目标;各方面工作的具体内容要求;新学期将采取的主要措施。

    月教育工作计划是根据学期教育工作计划,逐月制订的班级工作计划。每个月的工作计划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

    周教育计划是对月教育计划的分解,即将月计划任务分布到各周,使计划更加具体、明确。周计划还可划分为逐日工作安排,将周计划具体落实到每一天。

    3.保教计划制订的步骤大体可分四个步骤

    (1)认真研究上学期工作总结。

    (2)认真学习研究园务工作。

    (3)共同计划,确定主要内容。

    (4)撰写保教工作计划。

    4.对班级教育计划的审查

    班级计划是由班级教师共同制订的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对各班教育计划认真审查,具体指导。为了落实计划审查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是关键。一般总是将学期计划的审查放在学期开始之前或学期初;月计划放在月开始之前或月初。目的在于,有意见或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修改,使班级保教人员便于按计划开展工作。班级教育工作计划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

    (1)是否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指导思想,包括保教结合原则;

    (2)是否符合全园计划精神和要求;

    (3)是否体现出连续性和渐进性,既是上一阶段的延续,又是下一阶段的开始;

    (4)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

    (5)是否符合全面性原则,包括是否考虑到一日生活的全面活动,是否考虑到全体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照顾到个别差异,是否体现出家园合作的思想;

    (6)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有没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完成的日期与活动的形式等。

    (二)保教计划的执行

    1.执行步骤

    (1)传达布置。把保教计划传达到每一位教师,使他们明确工作计划的目标、工作重点、步骤安排等。

    (2)落实责任。把保教计划的要求、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保证计划得到落实和执行。

    (3)加强协调。为保证保教计划的实施,保教人员要加强配合。

    2.注意事项

    (1)工作的执行要以计划为依据,因为计划是经过反复考虑制订出来的,它是行为的指南。

    (2)对不合理的计划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3)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保教班级管理工作包括许多方面,如保育、一日生活管理、教育教学安排、游戏活动等。

    (4)随时掌握和分析情况。教师要注意班级发生的各种各样情况,及时分析,及时解决。

    (三)保教工作的检查

    检查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作假,可以采取领导检查和引导保教成员自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检查落实情况。对照保教计划逐条进行检查,看看计划与落实情况有无差距,若有,原因是什么。

    (2)分析计划的可行性。计划执行后,对计划制订的合理与否,有了进一步的看法,包括班级的环境、活动设计的程序、安排是否合理、活动时间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

    (四)保教工作的总结

    保教工作人员每学期应对自己的工作做全面的总结。

    (1)实事求是。

    (2)分清主次。

    (3)注意积累经验。

二、保教工作的程序化

    班级是实施保教工作的基本单位,保教任务的完成要靠扎实细致的班级日常工作。如果能够将日常工作管理做得井然有序,那么就为有效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程序化的作用

    程序化意味着工作顺序的标准化。标准化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

    1.提高工作效率

    形成一定的工作模式,不会再为“现在我该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所困惑。如迎接幼儿入园、与家长询问幼儿的情况,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玩具,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等。

    2.养成良好的习惯

    按固定的秩序工作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按某种程序工作,很快就能养成固定的工作程序,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为保教工作的开展创造重要条件

    保教工作包罗万象,复杂、多头,再加上各班幼儿数量相当较多,致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二)影响保教管理工作程序化的主要因素

    1.主观因素

    这是来自教师本身的原因。首先是在观念上没有认识到工作程序化的重要性,由于认识不足,导致行为上的随意性。

    2.客观因素

    这是由外在事物所造成的,教师难以控制和把握的因素如出现突发事件影响正常工作等。

    3.幼儿方面的因素

    由于幼儿年龄小,行为的目的性较差,难以形成一环扣一环的行为系统,需要长期的训练;幼儿理解水平较低,记忆力也受一定的限制,对已经建立起来的生活常规容易出现反复。

    (三)保教管理工作程序化的内容

    1.安排好各类活动的时间

    时间是最重要的管理因素之一。善于管理时间是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要遵循保教结合、动静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安排好幼儿的作息制度是保教人员管理时间的重要环节,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可以保证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和学习那些对他们发展最重要的事情。

    其次,教师科学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2.建立相应的制度

    制度是科学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科学的制度保证了日常工作科学化的实现。

    3.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资源包括各个方面,如人、财、物、时间、信息等。保教人员就是要科学地使用和利用各种各样资源,充分体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

    思考题

    1.学前教育班级构成怎样,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2.班级保教人员如何协同管理,各类型班级如何管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