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基础施工测量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础施工测量

    9.4 基础施工测量

    9.4.1 基槽开挖边线放线

    在基础开挖前,按照基础剖面图上的尺寸,考虑到放坡及工作面大小,确定出基槽的上部开挖宽度。在两端由轴线桩向两边各量出开挖尺寸,并做好标记;在两端标记之间拉一条细线,沿着细线在地面上用白灰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线。

    1.放坡宽度和开挖宽度

    基础开挖的宽度与基础开挖深度及土质条件有关。若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开挖边线有明确规定,撒白灰线时按此规定办理。若只给定放坡比例,则按照图9.30计算放坡宽度和开挖宽度,计算公式为:

    img567

    img568

    

    图9.30

    2.施工面宽度

    若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施工面宽度有明确规定,按规定计算。否则,可参照下面规定计算:

    毛石基础或砖基础,每边增加施工面15cm。

    混凝土基础或垫层需支模的,每边增加施工面30cm。

    使用卷材或防水砂浆做垂直防潮层时,增加施工面50cm。

    3.放坡系数

    若施工组织设计中无明确规定,可参照表9.4规定计算:

    

    表9.4 基础边坡的放坡系数

    img569

    在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于槽底或管沟底面标高,坚硬的黏土挖深不超过2.0m,其他土质挖深超过1.5m。可直立开挖,不放坡。否则,按上表要求放坡或作直立壁加支撑,以防止塌方造成安全事故。

    9.4.2 基础施工测量的方法

    在建(构)筑物的基础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基础的形式不同,施工测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条形基础的施工测量

    1)水平桩的测设

    一般民用建筑大多采用条形基础。当基槽开挖到一定深度时,在基槽壁上自拐角开始,每隔3~4m,由龙门板上沿的±0.000标高测设一比槽底设计标高高0.5m的水平桩,作为挖槽深度、找平槽底和垫层的标高依据。

    如图9.31所示,室内地坪(±0.000)的设计标高为49.800m,槽底设计标高为48.100m,欲测设比槽底设计标高高0.500m的水平桩。其标高为48.100m+0.500m=48.600m。在槽边适当处安置水准仪,在龙门板上立水准尺,读得后视读数为0.774m,则视线高为49.800m+0.774m=50.574m。求得水准尺立在水平桩上的前视读数为50.574m-48.600m=1.974m。在槽内一侧立水准尺,上下移动,当水准仪读数为1.974m时,用一木桩水平地紧贴尺底钉入槽壁,即为所测的水平桩。同理,测设出其余各桩。水平桩测设的标高容许误差范围为±10mm。

    2)槽底放线

    垫层打好后,用经纬仪或拉细线挂垂球,把龙门板或控制桩上的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如图9.32所示,用墨线弹出墙体中心线和基础边线(俗称撂底),以便砌筑基础。整个墙体形状及大小均以此线为准。它是确定建筑物位置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校核。

    img570

    

    图9.31

    img571

    

    图9.32

    3)基础墙砌筑时的标高控制

    砖基础砌筑时,一般采用基础皮数杆作为标高控制依据。基础皮数杆是一根木制的杆子(如图9.33)。按照设计尺寸,在杆子上将砖厚度、灰缝厚度、层数画出,并标明±0.000、防潮层等标高位置。

    img572

    

    图9.33

    在立皮数杆处打一大木桩。用水准仪在该木桩上测设一条比垫层顶标高高一数值(如10cm)的水平线。将皮数杆上标高相同的一条线与木桩上的水平线对齐,并用大钉把皮数杆钉到木桩上,作为砌砖时的标高依据。

    毛石基础砌筑时,在龙门板中心钉上挂细线,以控制砌筑毛石基础的高度。

    基础墙体砌筑完后,用水准仪检查各轴线交点上的基础面的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民用建筑物的基础面标高容许误差范围为±10mm。

    2.箱形基础的施工测量

    箱形基础施工时,开挖范围较大,深度较深,测量工作应密切配合。

    1)坑底标高引测

    由于开挖较深,可采用吊钢尺法把地面水准点A的高程,引测到坑底水平桩B上,其容许误差范围为±5mm。如图9.34所示,在基坑中悬吊一根钢尺,尺下端吊一个10kg的重锤。用地面和坑内的两台水准仪分别读取地面及坑内水准尺上读数a和d,并同时读取钢尺读数b和c。若水准点A的高程为HA,那么水平桩B的高程为

    img573

    img574

    

    图9.34

    由B点高程就可在坑壁每隔一定距离测设出比坑底设计标高高0.5m的水平桩,作为挖深及垫层找平的依据。

    2)坑底放线

    垫层打好后,在控制桩上安置经纬仪,将主要轴线测设到垫层上,由此按设计图纸弹出其余轴线及墙、柱的中线与边线等,并对外廓轴线交角及间距进行严格检核,符合表9.5中要求后弹出墨线方可交付施工。

    

    表9.5 基础放线容许误差

    img575

    3.桩基础的施工测量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多(高)层建筑物的基础采用桩基础。桩位的排列随着建筑物形状和基础结构不同而异,最简单的是排列成格网形式。有的基础是由若干个基础梁及承台连接而成。基础梁下面采用单排或双排桩支撑,沿轴线排列。承台下面采用群桩支撑。其排列有的按矩形、有的按梅花形,如图9.35所示。

    img576

    

    图9.35

    测设桩位时,排桩纵向(沿轴线方向)偏差应在±3cm范围之内,横向偏差应在±2cm范围之内,位于群桩外围边上的桩,偏差不大于桩径的1/10,中间的桩不大于桩径的1/5。

    1)桩位测设

    在定位轴线交点桩或轴线控制桩上,拉细线恢复各轴线,检查无误后方可测设桩位。

    对于布设在轴线上的桩位,用钢尺沿细线按设计尺寸测设。对于排列成格网的桩位,根据轴线,精确地测设出格网的四个角点桩,然后按设计尺寸加密。承台下面的群桩,通常是根据轴线用直角坐标法测设。

    测设出的角点桩位及轴线两端的桩位,钉设木桩,上面钉中心钉,以便检核。其余各桩位,可用φ20圆钢凿入地下30cm成孔,灌入细白灰,桩位可持久可靠。

    2)施工后桩位及标高检测

    桩基施工完成后,由控制桩恢复轴线,用钢尺实量各桩位中心相对于轴线的纵、横偏差,标注在桩位平面图上,对于偏差较大的桩位(特别是偏离轴线的横向误差),应在正确位置上补桩。用水准仪测设各桩顶标高与设计值比较,其差值也标注在图上。各项差值符合施工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9.4.3 基槽验线记录

    基槽验线记录见表9.6。

    

    表9.6 基槽验线记录

    img57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