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再生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再生

    

    人体维系生命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完成,都是在“两个信使”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进行。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元胞体内不定期DNA的合成和线粒体内DNA的合成,都具有快速修复细胞内非特异性DNA损伤的特性。神经损伤后相关蛋白具有修复自由基对DNA非特异性损伤的功能。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是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从分子、细胞到整体的各个层次的变化。

    (一)神经再生的细胞信息传递

    由信息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小分子信息物质为“第一信使”,通过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完成,经细胞外液影响和作用于其他信息接收细胞。经细胞内液传递,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信息物质即为“第二信使”,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

    (二)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

    1.与神经再生有关的细胞因子 多数神经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存活,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均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2.与血管再生有关的细胞因子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和其受体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够介导血管生成,可能在侧支循环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VE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促神经再生的因子。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VEGF可以增加所培养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株的数量,减少海马神经元HN33细胞由于缺氧和营养剥夺等因素所导致的细胞凋亡的数目,增加神经节细胞突起的数目和长度,促进神经膜细胞增生,加速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及功能恢复。故VEGF除了能促进新生血管生长外,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具有神经营养与神经保护的作用。

    3.影响神经系统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 一类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另一类是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两者的比值决定神经细胞凋亡是否发生。

    4.胶质细胞、神经膜细胞以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损伤后中枢和外周神经的共同特点是引起胶质细胞和神经膜细胞的增殖和分泌,这种增殖和分泌所产生的效应是双向的,适当的增殖有利于再生轴突的生长,但过度的增殖所形成的瘢痕则阻碍再生轴突的生长和延伸,并使再生轴突再次退变。神经膜细胞的基底膜内含有细胞外基质,如层粘连蛋白、纤粘连蛋白等,其中层粘连蛋白对神经发育和再生是不可缺少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是神经膜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这些基质成分对轴突向靶组织的定向生长及轴突髓鞘化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三)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再生

    完整有效的再生过程包括轴突的出芽、生长和延伸,与靶细胞重建轴突联系实现神经再支配而使功能修复。神经纤维的再生还有赖于胶质细胞的参与,中枢和外周神经的胶质细胞和它们提供的微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再生的难易。

    (四)中枢神经系统修复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

    首先,试图控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神经元存活和轴突生长的信号途径,改变中枢神经内在的生长能力。

    其次,采用干预手段,创造CNS中受损神经元生存的合适环境,进一步激活自身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和内源性修复机制。若能促进自体NSC在体内增殖、存活、迁移、分化以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将使脑缺血等多种脑损伤的自我修复成为可能,并将为NSC的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