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左传》)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1〕,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2〕。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3〕,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6〕!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7〕,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8〕,殽有二陵焉〔9〕。其南陵〔10〕,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11〕,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

    〔1〕管:类似现在的锁和钥匙。

    〔2〕蹇叔:秦国的老臣。

    〔3〕远主:指郑国,因为秦和郑的中间隔着晋国。

    〔4〕悖心:惶恐叛乱之心。

    〔5〕孟明、西乞、白乙,都是秦将。

    〔6〕孟子:即孟明。“子”是对孟明的美称。

    〔7〕中寿:《吕氏春秋》:“中寿不过六十。”拱:两手合抱。

    〔8〕殽:同“崤”,山名,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地势极险。

    〔9〕陵:大山峰。殽山有两座山峰,称为东陵西陵,相距35里。

    〔10〕南陵:即西陵。夏后皋:夏代的天子,名皋,是夏桀的祖父。

    〔11〕北陵:即东陵。

    美文共赏

    本文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

    文章主要情节是杞子密报、蹇叔哭谏秦公、蹇叔哭而送师。蹇叔在大军出征前的痛哭,既是为国也为家。有对秦军命运的关心,“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也有面对儿子上战场去送死的悲痛,“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可面对这一切又无可奈何,其情至真,其痛至深。可是大军统帅不为心动,因为他们贪功心切。最后的事实证明,蹇叔料事如神。文章通过人物语言体现了蹇叔的忠实耿直,也表现了秦穆公这位春秋霸主粗陋浅薄的一面。以人物的语言反映事件的进程,并且以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反映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这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本篇名句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兴师动众,袭击远方的国家(敌人),我可从来没听说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