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纵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人们不难看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种种变化,无不与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有关。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日益暴露出不适应发展的一面。于是,资产阶级不得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调整。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进入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后,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这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日益暴露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必须进行调整。

    早在19世纪后半叶,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由于它突破了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缓解了生产社会化发展日益受到的单个私人资本的限制和束缚的矛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新的科技革命的出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促使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又一次调整,是继股份公司产生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自我“扬弃”。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私人垄断资本已难以适应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于是产生了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不足,促进了社会生产新一轮较快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社会化。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与调整,从而维护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进一步进行自我调整。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化上。

    所有制关系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特点。资本的社会化和生产力的社会化是同步进行的。在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中,个人所有制已不再占主导地位,各种社会资本所有制如私人股份资本、国有资本、合作制经济等已成为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由早期的单个私人资本过渡到私人股份资本,再进一步过渡到法人股份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表明资本的私人属性的弱化和社会属性的增强。这是资本主义为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对其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必然结果。

    在所有制上具体体现为: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即国家直接投资建立的国有企业,也有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组建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是一些私人公司无力兴建的大型、超大型新兴产业,或一些投资巨大但收回投资需要很长时间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有的是为了扶植私人资本向某个方向发展,有的则是为私人垄断资本输血打气,2008年美国政府向通用汽车公司提供援助资金就是一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分配关系上体现了收入分配社会化、公平化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全面介入社会生产和再生产领域,借助于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通过税收、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救助及建立福利国家等方式,加大对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尤其是通过高额累进税制,用“福利国家”的手段来缩小贫富差距。在北欧国家“从摇篮到墓地”都有福利。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约60%用于贫困救济、免费医疗、失业补贴、养老金发放、教育等社会福利开支,工人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费用来自财政收入再分配的比重愈来愈大,工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例如,在瑞典,政府通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成功地缩小了贫富差距。瑞典全国收入最高的10%的人口与收入最低的10%的人口,经税收和补贴后的差距由10∶1降为4∶1。国民收入在劳资之间的分配也有变化,劳动所得与资方所得的比例由过去的1∶1上升到目前的3∶1。这种情况不是某个国家的一段时期的特例,而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

    经济运行上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出现了常态化、有序化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普遍地由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对国民经济的计划调节和宏观调控成为贯穿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普遍现象。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立法、行政措施、国民经济计划等调节社会再生产,大大缓解了由于生产社会化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来的压力,促进了资本主义长期稳定的发展。

    当然,国家作用的改变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财政支出除了满足政府正常运转的需求外,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干预社会经济活动,致使政府出现大量的财政赤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