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煤中灰分的测定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煤中灰分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煤的灰分来源,煤的矿物质在灰分测定过程中的变化,掌握灰分测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煤的灰分是在温度为(815±10)℃下,煤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矿物质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剩余的残渣。煤的灰分来自矿物质,但它的组成和质量与煤的矿物质不完全相同,它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因此,确切地说,煤的灰分是煤的“灰分产率”。由于煤中矿物质的真实含量很难测定,所以常用灰分产率,借助一定的数学式,算出煤中矿物质含量的近似值。

    煤的矿物质来源于三个方面。

    1.原生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是成煤植物本身所含有的,是成煤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所组成。煤中的原生矿物质含量很少,一般不高于2%~3%,分布均匀,与煤的有机质紧密结合,很难分离。

    2.次生矿物质

    次生矿物质是成煤过程中由外界混到煤层中的矿物质形成的。在煤中分布较均匀,含量一般不高。

    煤的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总称为煤的内在矿物质。由内在矿物质形成的灰分叫内在灰分。内在矿物质通常很难用洗选的方法除去。

    3.外来矿物质

    这种矿物质原来不存在于煤层中,是采煤过程中混入的顶、底板及夹矸层的矸石、泥、沙等。这种矿物质形成的灰分叫外在灰分。这类矿物质在煤中分布很不均匀,可使用洗选的方法比较容易地除去。

    燃烧法测定煤的灰分时,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以下一系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失去结晶水

    当温度高于400℃时含结晶水的硫酸盐和硅酸盐发生脱水反应。

    2.受热分解

    碳酸盐在温度为500℃以上时开始分解。

    3.氧化反应

    温度为400~600℃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发生下列氧化反应。

    4.挥发

    碱金属氧化物和氯化物在温度为700℃以上时部分挥发。

    以上过程在温度为800℃左右基本完成,所以测定煤的灰分的温度规定为(815±10)℃。

    由于SO2和Ca O在实验条件下生成Ca SO4,使测定结果偏高而且不稳定。为此,需要适当的加热程序和通风条件。首先,煤样要在温度为500℃时保持一段时间,使黄铁矿硫和有机硫的氧化反应在这一温度下基本完成。碳酸盐在500℃时刚开始分解,到800℃才分解完。

    煤的灰分测定的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煤样,放入箱形电炉内灰化,然后在温度(815± 10)℃灼烧到恒重并冷却至室温后称重,残留物质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比即为灰分。

    灰分测定分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快速灰化法不作仲裁分析用。

    三、仪器设备

    1.箱形电炉:带有调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815±10)℃,炉膛应具有相应的恒温区,附有热电偶和高温表,炉子后壁上部有一直径为25~30mm的烟囱(使SO2在Ca O生成前完全排出反应区),下部有一插入热电偶的小孔,小孔的位置使热电偶的热接点在炉膛内能保持距炉底约20~30mm,炉门上有一通气孔,直径约20mm。

    2.灰皿:长方形灰皿的相关尺寸如图3-2所示。

    图3-2 灰皿 (单位:mm)

    3.干燥器:内装块状无水氯化钙或变色硅胶。

    4.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2g。

    5.耐热金属板、瓷板或石棉板:宽度略小于炉膛,其规格与炉膛相适应。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缓慢灰化法

    (1)在预先灼烧和称重(精确到0.0002g)的灰皿中,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分析煤样(1±0.1)g(称准到0.0002g)。煤样在灰皿中要铺平,使其不超过0.15g/cm2。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100℃的箱形电炉中,在自然通风和炉门留有15mm左右缝隙的条件下,用30min缓慢升高至500℃,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后,再升至(815±10)℃,然后关上炉门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灰化结束后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约20min可冷却至室温,称量。

    (2)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直到其质量变化小于0.0010g为止,采用最后一次测定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灰分小于15.00%时不进行检查性灼烧。

    2.快速灰化法

    可任选下述方法(1)或方法(2)进行。

    (1)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分析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地平摊在灰皿中,使其不超过0.15g/cm2。将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放在耐热金属板或瓷板上,将箱形电炉升温到850℃,打开炉门,把放有灰皿的板缓慢推进箱形电炉,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慢慢灰化。待5~10min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不大于2cm/min的速度把剩余各排灰皿顺序推进炉中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则实验作废)。关闭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使其在(815±10)℃的温度下灼烧40min,然后从炉中取出灰皿,先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再放在干燥器中约20min,冷却到室温称量。以后再进行每次20min的检查性灼烧,直到质量变化小于0.0010g为止。采取最后一次测定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如遇检查时结果不稳定,应改用缓慢灰化法测定。灰分小于15.00%时不进行检查性灼烧。

    (2)在预先灼烧和称重(称准到0.0002g)的灰皿中,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分析煤样(1±0.1)g(称准到0.0002g)。把灰皿连同煤样缓慢推入已预热到540℃的箱形电炉中(若煤样着火爆燃,实验作废)。在自然通风(炉门需留缝隙约15mm)、温度为500℃的条件下灼烧30min,然后把盛有煤样的灰皿取出,将灰皿顺序推入另一个已预热到850℃的箱形电炉中,关闭炉门,使其在(815±10)℃的温度下灼烧20min,然后从炉中取出灰皿,先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再放到干燥器中,约20min后冷却到室温称量。以后再进行每次20min的检查性灼烧,直到其质量变化小于0.0010g为止。采取最后一次测定的质量为计算依据。如遇检查结果不稳定,应改为缓慢灰化法测定。灰分小于15.00%时不进行检查性灼烧。

    五、数据记录和结果计算

    1.灰分测定数据记录(见表3-4)

    表3-4 缓慢灰化法/快速灰化法测定煤中灰分含量

    2.结果计算

    式中,Aad为分析煤样灰分的质量分数;m1为恒重后灼烧残留物的质量,g;m为分析煤样的质量,g。

    灰分的质量分数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

    3.灰分测定的精密度(见表3-5中的规定)

    表3- 5 灰分测定的精密度

    六、注意事项

    1.快速灰化法不能做仲裁分析用。

    2.某一矿区的煤,须经过缓慢灰化法反复校对,证明误差在允许差范围内时方可使用快速灰化法。

    3.快速灰化时每排灰皿推进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容易爆燃,使实验作废。

    七、思考题

    1.为什么实验测得的灰分实际上是煤样的灰分产率?

    2.为什么测定灰分用的箱形电炉要带烟囱,并规定在500℃时停留30min?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