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总结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多年来,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省高校始终“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安咸阳一体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总体情况

    1.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活动人力资源总数、高级职称人数、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数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趋势,三者五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依次为2.55%、6.11%、24.66%。截至2010年年底,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活动人力资源总量达到1588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5654人,博士学位者1514人。但初级及以下职称和本科学历及以下科技活动人员数呈现明显的负增长态势。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

    2.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经费来源结构多元化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快速增长,总投入6.6亿元,平均年增长27.14%。其中,政府部门经费投入4.1亿元,年增长率为23.36%;非政府资金投入2.6亿元,年增长率为34.7%。2010年比2005年研究经费总投入增长了182.15%。

    3.科研项目及经费快速增长,科研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量及项目经费快速增长,2010年在研项目7243项,比2005年增长了138.8%,项目经费五年总投入3.9亿元,平均年增长31.34%。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30项,批准经费达2456万元。“十一五”期间,该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共出版学术著作1275部,平均年增长3.7%;发表学术论文53128篇,平均年增长7.42%;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88项。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在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工作所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抓好基础平台建设

    从2008年起,陕西省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制定了《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遴选出49个重点学科和32个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召开了“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进行专题研究。

    从2004年起,陕西省累计投入12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开展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2所高校2个重点研究基地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先后确定了32所高校49个省级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领域基本覆盖了我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的重要领域。

    2.抓好重大课题组的组织引导

    对于立项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研究基地,要求明确学科的主攻方向,部署核心课题研究,从学科发展的前沿、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需求、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寻求启示和落脚点,突出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和方法创新,力求使我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主体力量,凝聚到80多个学科、240多个研究方向、300多个核心课题上来。近年,全省高校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的能力显著增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3所高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或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5项;2010年,全省高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多项,其中西北大学牵头承担国家文物局委托的重大项目《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获准资助经费5600余万元,是国内少见的高额资助项目。

    陕西省高校完成了一批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科研课题。例如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及其传播的研究方面,西北大学考古者参与和主持的考古发掘在2006—2008年连续3年入选我国十大考古发现,经过他们的探索,西北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周秦汉唐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古代农耕文明与西北游牧文明的源流等进一步明晰。在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研究方面,由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奠基的中国传统思想学科,先后出版了《中国思想史》、《中国儒学思想史》、《宋明理学史》、《中国历史(6卷本)》、《中国思想学说史(9卷本)》等著作,对中华文明中儒、道、佛等思想元素的成熟与发展,及其对中国历史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西北大学的中东史研究揭示出中亚地区由塞族文明到中亚多种文明、再到阿拉伯文明的详细发展历程,研究了中华文明与中亚文明交流的历史,以及阿拉伯文明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出版了《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简史》、《文明交往论》、《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等著作,为国家在外交、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西部农村发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地理学、西北民族问题研究,西北大学的中国发展经济学、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西安石油大学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研究,西安财经学院的西部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都体现出了浓郁的西部特色,成为在国家层面瞄得准、站得住、发展好、有特色的根本所在。长安大学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研究中心的《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成为我省制定“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主要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和西部地区生态修复等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组织西部12省研究力量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形成了《西部教育报告》,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

    3.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多年来,此省通过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千人计划”、“三秦学者计划”、陕西省“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高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三秦学者计划”、“曲江学者计划”、“青年教师科研支持计划”、“博士科研启动支持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促进青年学术带头人成长和学术梯队建设,培养了一批致力西部问题研究、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目前,我省高校1.6万名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77.5%,这些研究人员大部分都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西部问题上。

    4.抓好研究成果转化

    该省高校完成了一批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科研课题。多所高校学者共同提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已成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内容。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大关中发展报告》,全面反映西部经济运行与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一批研究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肯定。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方面,我省高校建设了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文化遗产管理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材料和技术、重大规划编制、保护管理体制评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作出了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指导了秦汉帝陵、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弘扬民族精神、繁荣西北文化方面,我省高校众多专家学者参与了大型纪录片《望长安》、《大秦岭》、《陕北启示录》的制作,组织编撰了大型丛书《话说陕西》等;贾平凹、陈忠实等一批在高校任教的著名作家,扎根三秦大地,创作了一系列反映西部变迁和生活的优秀作品,多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等殊荣,有力地促进了西部文化大战、大繁荣。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该省高校“十一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有:

    (1)西北大学张岂之教授主持出版的《中国思想史》、《中国儒学思想史》、《宋明理学史》、《中国历史(6卷本)》、《中国思想学说史(9卷本)》等著作,对中华文明中儒、道、佛等思想元素的成熟与发展,及其对中国历史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2)西北大学的中东史研究揭示出中亚地区由塞族文明到中亚多种文明、再到阿拉伯文明的详细发展历程,研究了中华文明与中亚文明交流的历史,以及阿拉伯文明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出版了《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简史》、《文明交往论》、《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等著作,为国家在外交、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3)西安交通大学李树茁教授和团队有关中国的性别失衡问题和国家“关爱女孩”行动的研究与实践于2009年2月被《SCIENCE》杂志专文报道。

    (4)陕西师范大学李玉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集文物保护、档案保护和影像资料保护于一体的文、理、工渗透型专业研究机构,不仅为基础研究开辟了极富特色的新领域,也将成为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相互促进的新亮点。获得了两个国家发明三等奖、六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等一批代表性应用成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5)长安大学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研究中心的《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成为我省制定“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主要依据。

    四、“十二五”工作思路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我国文化大繁荣的进军号角,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着力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一是抓平台,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按照明确目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整体推进。二是抓整合,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整合科研力量,合理配置全省优质资源,优化科研管理组织,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三是抓精品,强化质量意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解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产生一批求实创新和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四是抓特色,立足于为陕西经济建设、西部建设服务的目标,形成一批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提供对策研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为繁荣发展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和建设西部强省作出贡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