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县政府聘任黄培荣等名农业专家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县政府聘任黄培荣等名农业专家

粮食作物_和政县志(1986—2005)

    第三节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中,夏粮主要是小麦、蚕豆,秋粮主要是洋芋、玉米,小麦、玉米、洋芋3类作物比重最大。和政历史上曾大面积种植的青稞、大麦等已成为零星种植作物。

    1986~1999年,和政农业生产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均占总播种面积的90%左右。粮播面积最大的1989年播种217186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1.3%。2000年至2005年粮播面积逐年下降。200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7189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300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5.6%;200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446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9078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6.4%;200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5206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8143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3%;200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145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670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1.6%;2004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979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35608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4.3%;200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1608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5077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2%。

    1986~2005年,粮食作物中平均亩产最高的年份是2005年,亩产347公斤,总产为43397吨;其次为2004年、2003年,亩产分别为312公斤、288公斤,总产均为42300吨。粮食平均亩产最低的年份为1995年,因旱灾减产幅度较大,亩产138.4公斤;1986年、1988年、1991年亩产均在166~168公斤之间。粮食总产量最高的年份是2001年,总产为50680.1吨;其次为2000年,总产为46008.22吨。粮食总产量最低的年份为1995年,总产为29114吨;其次为1988年,总产为35336.84吨。

    1986~1999年,在稳定粮播面积、合理轮作倒茬的前提下,县上每年提出指导性生产计划,适当压缩小麦播种面积,扩大蚕豆、洋芋、玉米播种面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的比例从1986年的55.3%减少到1995年的46.1%;蚕豆播种面积从1986年的22.9%增加为1995年的36.4%;洋芋、玉米等秋粮播种面积从1986年的12.3%增加到1992年的21.4%。1996~1999年,一方面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一方面采取各项有效增产措施,实施“温饱工程”,推广优良品种,实行配方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和药剂除草,提倡间、套、带状种植,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期间,县政府聘任黄培荣等10名农业专家帮助指导科技兴农及“广临产业化长廊”建设。和政发(1999)19号文件《和政县人民政府关于聘任黄培荣等10名农业专家的通知》中聘任的10名专家是:黄培荣(研究员、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委员会主任、原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贠止廉(高级农艺师、省老科协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原省种子公司经理),傅廷栋(华中农大教授、著名油菜专家、工程院院士),马骥(研究员、省老科协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原省林业厅“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林业局局长),诸福楳(高级农艺师、省老科协农业委员会秘书长、原省计划委农业处处长),樊鸿修(推广研究员、省老科协农业委员会委员、原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郭厚文(推广研究员、省老科协农业委员会委员、原兰州农校校长),王玉娟(女、研究员、省老科协农业委员会委员、原省农科院植保所工作),张志芳(女、高级畜牧师、省老科协农业委员会委员、原在省畜牧厅工作),朱连星(高级农艺师、省老科协农业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委员、原县农业局副局长)。上述10位专家自县政府聘任至2005年,为和政农业经济发展特别是油菜生产出谋划策,协助县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在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2005年,县上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引导农民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增草兴牧,不断优化种植结构,逐年压缩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播面积从1996年的211790亩减少到2005年的125077亩,比1996年减少43.4%。同时,扩大地膜玉米、洋芋等秋粮作物播种面积,推广冬小麦和地膜穴播小麦种植技术,强化农业基础,增加投入,把科技增产措施落到实处,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