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土地复垦的概念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土地复垦的概念

    6.1.1 土地复垦的概念

    在《新编说文解字》中对复、垦的解释是:“‘复,行故道也’,其本义是‘返回、回来’,引申为‘恢复’”;“‘垦,耕也’,本义:翻土,开垦。”复、垦两字组合在一起的字面意思则是:“重新开垦、恢复可耕”。所以,在我国“土地复垦”一词最早称为“造地覆田”、“复田”、“垦复”、“复耕”、“综合治理”等。1988年11月8日,国务院第19号令发布的《土地复垦规定》(简称《规定》)中的第二、三条明确了土地复垦的含义和范畴。《规定》第二条指出: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凡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破坏和废弃的都属土地复垦范畴。由于采矿业是破坏土地最严重的行业,因此,狭义地讲“土地复垦”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土地复垦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土地的生产力,保持土地的环境功能,实现土地生态系统新的平衡。我国人多地少,土地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国有计划地开发荒地以缓解人地矛盾。但在各项生产建设中存有大量土地遭到破坏。据1990年国家土地管理局资料,我国每年因生产建设破坏的土地达2万~2.67万公顷(30万~40万亩),并测预到2050年全国因生产建设而人为破坏的土地将达到400万公顷(6 000万亩)。这些被破坏的土地,不但使耕地减少,并使环境恶化,特别是采掘工业,不仅破坏和改变着地表以下200~400米以内地层,而且严重影响地表的生态环境,常常引起塌陷、污染、水土流失和滑坡等灾害。此外,占用耕地还会引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安置等社会问题。土地复垦对于增加土地资源,改变生态环境,改善工农关系,保障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均具有重要意义,土地复垦已经成为我国增加各业用地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