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棒状杆菌属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棒状杆菌属

    

    本属大多为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人类致病且具传染性的主要为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俗称白喉杆菌,是白喉的病原菌。

    【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菌体细长稍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细菌常排列呈栅栏状或L、V等文字形。革兰阳性。用美蓝短时间染色菌体可见有着色较深的颗粒,称异染颗粒,是本菌特征之一,有助于鉴定。

    2.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含血清的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在含0.03%~0.04%亚碲酸钾溶液的血平板上生长时,能吸收亚碲酸盐使其还原为元素Te(碲),使菌落呈黑色,且亚碲酸钾能抑制杂菌,故有助于本菌的选择和鉴别。

    3.抵抗力 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煮沸1min死亡。对干燥和寒冷的抵抗力强。在日常物品、食品上能生存数日至数周。5%苯酚(石炭酸)中1min死亡。对青霉素等广谱抗生素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主要是白喉外毒素(简称白喉毒素)。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基因的白喉棒状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白喉毒素有剧毒,通过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2.所致疾病 白喉的传染源是病人及带菌者。白喉棒状杆菌存在于患者及带菌者的鼻咽腔中,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传播。感染后细菌在鼻咽喉部黏膜上繁殖并分泌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因细菌和外毒素作用在黏膜局部形成灰白色点状或片状假膜。咽部假膜与黏膜下组织粘连紧密,不易拭去。若假膜扩展至气管、支气管黏膜,由于其上有纤毛,假膜易脱落而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为白喉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外毒素可被吸收入血,与易感组织细胞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血压下降等症状。约2/3患者的心肌受损,多发生在病后2~3周,为白喉晚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3.免疫性 白喉的免疫主要靠抗毒素中和外毒素的作用。病后、隐性感染和预防接种均可获得特异免疫力。新生儿从母体被动获得抗毒素而有免疫力,随后免疫逐渐消失。1~5岁儿童最易感。近年来由于儿童普遍进行预防接种,儿童发病率明显下降。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用无菌棉拭在患者咽喉部假膜边缘取材。

    2.直接涂片镜检 标本直接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和美蓝染色,镜检。若发现有此菌典型形态、排列,革兰染色阳性,美蓝染色有异染颗粒者,结合临床可作初步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3.分离培养 在染色同时,将标本接种于吕氏血清斜面及亚碲酸钾血平板培养后,根据菌落特点、涂片染色菌体形态特点及毒力试验作出最后鉴定。

    【防治原则】

    1.预防

    (1)一般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病人及带菌者。

    (2)特异性预防①人工主动免疫:目前国内外均应用白百破三联疫苗;②人工被动免疫:对密切接触过白喉病人的易感儿童,应肌内注射白喉抗毒素1 000~3 000U作紧急预防。为避免发生速发型超敏反应,一般主张立即给密切接触且鼻咽部培养阳性者进行药物预防,如注射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而不轻易使用抗毒素。

    2.治疗 ①抗菌治疗:常用青霉素和红霉素;②特异治疗:早期、足量注射白喉抗毒素。注射前应做皮肤试验,对过敏者进行脱敏疗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