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

    

    农药施用于农作物之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药害,轻者减产,重者可使作物死亡,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除起到较好的防效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作用。

    (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农药是否产生药害,由许多因素决定,主要有药剂本身性质、植物的种类、植物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以及施药后环境条件等因素。

    1.农药的性质 各种农药的化学组成不同,对植物安全程度有时差别很大。一般来讲,无机农药较容易产生药害,而有机合成农药和生物农药要安全得多。除非使用浓度和次数超出正常范围,一般不会产生药害。少数作物对某种或某类药剂特别敏感,如高粱、玉米、豆瓜类作物对敌敌畏敏感。桃、李对铜离子敏感,来源于植物的生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基本上没有药害问题。加工制剂或原药中杂质也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如代森锰锌中如果杂质含量过高,往往造成对桃树产生药害。马拉硫磷原油中如果杂质含量过高,也很容易对瓜果产生药害。

    2.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不同种类植物对药效的敏感性不同,主要是由于组织形态和生理差别所致。例如叶片蜡质层厚薄、黄毛多少,以及气孔多少、气孔开闭程度等,都与是否产生药害有关。在植物的不同生育阶段中一般以苗期和发芽期对药剂相对敏感,而以植物旺盛生长期和后期则对药剂不为敏感。植物生长代谢快,抗逆性强,一般药害发生较少。

    3.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也是药害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环境条件主要是施药当时和以后一段时间的温度、湿度、露水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高温、高湿较易产生药害,因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药剂的化学活性增强,植物的生理活动也增强,气孔开启多而大,有利于药剂注入而引起药害。湿度对有机药剂的影响较大,例如波尔多液喷布后于多湿多露水或阴雨天气,则有利于波尔多液中铜溶出产生药害,这是苹果、梨产生波尔多液药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药害的症状

    药害表现的症状可因作物、药剂不同有种种复杂的变化,在田间常与病害的症状较难区别。一般药害可以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两种。

    1.急性药害 在喷药后短期内产生,甚至在喷药后数小时即可出现,如百草枯对作物的药害。其症状一般是叶面产生各种斑点、穿孔、甚至灼焦枯萎、黄化、落叶等。果实上药害主要产生种种斑点或锈斑,影响果品的品质。

    2.慢性药害 出现较慢,常要经过较长时间或多次施药后才能出现,症状多为叶片增厚,硬化发脆,容易穿孔破裂,黄瓜等瓜类作物在多次施药后易产生此种药害,此外还表现为叶片、果实畸形,如2,4-D对棉花、葡萄的药害为植物矮化(三唑类杀菌剂对白菜、黄瓜药害)、根部肥大短粗等(磺酰脲类除草剂对花生、大豆的药害)。

    药害还会表现出使农产品产生不良气味,品质降低,如稻瘟净和马拉硫磷容易使作物产生异臭味,造成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农药中的杂质所致。

    (三)药害的预防

    1.正确选购农药 购买农药时,一是注意生产日期,看是否在保质期内;二是看是否有分层、沉淀(液剂)或结块(粉剂)等变质现象;三是认真阅读农药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登记的作物对象和使用剂量用药。

    2.合理配对农药 尽可能采取两次稀释法,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规定的稀释倍数或用水量稀释均匀。不可先将农药直接倒入施药器械中,再对水稀释。

    3.药前检修药械 施药前仔细检查药械,防止跑、冒、滴、漏。喷雾均匀周到,不可重喷或粗水喷雾。

    4.把握施药时机 避开午间高温期和作物敏感期,不要在大风、暴雨前、极端低温等天气情况施用农药。

    5.认真清洗药械 施药后要及时清洗施药器械。

    6.科学混配农药 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合理混配,不可多种农药同时混合使用。

    7.避免人为药害 减少人为药害事件,及时化解矛盾。

    (四)药害的补救措施

    在正确使用农药的同时,施药后要经常观察作物生长情况,以便及早发现药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药害程度。

    1.清水冲洗 当施药过程中发现用错农药,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使药液还没被作物吸收前冲洗掉。

    2.施肥补救 对产生叶面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等轻度药害时,及时追施速效肥或喷施叶面肥,可减轻药害程度。

    3.排灌补救 对一些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引起的药害,可适当排灌,降低农药残量,减轻药害程度。

    4.激素补救 对于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或调节剂,如2,4-D、二甲四氯、缩节胺等在发生药害后,喷施适量赤霉素可缓解药害程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