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检验医学中心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检验医学中心

    检验医学中心

    一、发展历程

    医院创立初期,未设有独立的检验科。由殷大本、韩君伟及俞学鸿从事化验工作,开展三大常规工作。1928年,由当时著名的微生物学专家汤飞凡教授兼职领导细菌室工作,与此同时,寄生虫学教授朱佐治及热带病学教授应元岳领导临床检验室工作,乐文照教授领导生化检验。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科工作人员10余人。

    1950年正式建立检验科,由我国著名的抗生素学教授戴自英兼主任,著名的血液学教授吴茂娥兼副主任,分别负责细菌室及临床生化室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院建立了上海第一个血库。

    1954年由唐文淦、倪赞明分别担任检验科正、副负责人。

    1957年唐文淦、陈宏础、刘之仲及俞兰英支援重庆医学院建院,同时任命倪赞明为主任,人员编制增加至30余人。

    1993年倪赞明主任退休,王晓明任主任。

    1995年吕元教授任检验科主任。

    1995年成为上海首个教育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博士点。

    1995年建立了检验科信息系统(LIS)。

    1996年张万忠任检验科副主任,2004年离院。

    2002年在检验科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医院“检验医学中心”。

    2003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美国Covance中心实验室在中国唯一认可的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地区性中心实验室。

    2005年糖化血红蛋白检验项目,使该科获得国际认可成为全国首家NGSP levelⅠ认证的检验科。

    2005年成为上海市卫生局唯一的临床检验重点学科。

    2006年王洁任检验科副主任。

    2006年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通过美国病理学院(The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认可的国际标准化医院检验科。

    2007年关明任检验科副主任。

    二、医疗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医学结合现代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和新科技结合密切的检验医学更是日新月异,我院检验医学中心的发展正是这种变化的一个典型缩影。检验科已经从传统的以“三大常规”为主的简单化验室演变为如今集血液体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检验医学中心”,整合了医院内的检验设备资源,发挥了检验平台的整体优势,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003年接管了原本归护理部管理的门诊抽血等标本采集工作,是上海市最早真正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的医院检验科。2003年按照发达国家的医院检验科的功能理念和美国病理学院的要求进行检验医师的培养,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服务。2005年糖化血红蛋白检验项目获得NGSP levelⅠ实验室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通过美国病理学院认可的国际标准化医院检验科,创造了中国内地检验医学界的历史,是检验医学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三、科研工作

    该科是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唯一的检验专业,并先后申请到“十一五863”课题1项(耐药性条件致病菌基因组岛的识别、分析和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市科委、市卫生局“百人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CMB)等10余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于国外SCI收录杂志文章24篇,国内杂志逾百篇。曾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上海地区血清A L T检测标准化和参考范围调查)和三等奖1项(碱性磷酸酶糖链结构分析与肝癌诊断)。该科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上海《检验医学》副主编以及Clinical Chemistry等近10本SCI收录杂志的审稿人。

    四、教学工作

    1982年起上海医科大学成立了医学检验系,该科支援骨干,担任教学工作。同时在校内建立了“诊断学与临床检验”硕士研究生招生点。1995年成为上海首个教育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的博士招生点。迄今已培养毕业了硕士研究生11位、博士研究生7位(博士论文均在国外SCI杂志发表),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2名。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

    每年《实验诊断学》教学涉及医学系七年制、五年制,预防医学系等多学制本科生约250余名,累计约1 700余名本科生。2006年该科和CAP的专家一起联合申请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CAP认可与临床检验科质量管理。此外,还承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任务。在教学方面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丰富的经验,是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检验医师培训基地。

    该科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参加国际会议5次,并作分会场报告8次,获Young Investigator奖2次,“Asia B Award”2次,大会优秀论文奖2次,参加复旦大学博士论坛并获得三等奖2人次,全国博士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奖1人次。

    2000年以来先后聘请了数位客座教授,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系施扬教授、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病理细胞生物系学Mark Feitelson教授和美国COV A NCE中心实验室Gordon F.Kapke教授,指导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五、历任主任

    倪赞明主任技师(任期1957~1993年)

    男,1928年生。主任技师。1951年就读于上海医学院药学系。曾任检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和1991年连续2届当选为中华医学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起聘为该学会的名誉顾问。曾任中华医学检验学会上海分会检验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检验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检验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检验工程学会顾问、上海市卫生局高级职称医学检验评审组副组长、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小组副组长。

    倪赞明主任技师精通医学检验专业理论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临床生化尤为擅长。主要从事于医学检验本科的临床生化教学,配合临床从事研究工作,参加编写数十本著作和教材,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在长期研究中发表论文约50余篇,并具有多项研究被推广和获成果奖。

    王晓明副主任技师(任期1993~1995年)

    女,1934年生。副主任技师。1951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高级医学检验专业。1951年毕业后进入我院检验科工作,1973~1974年脱产担任华山医科大学及华山医训班检验专业及实验诊断学的专职教师。曾任检验科副主任、主任。1984~1985年参加由卫生部组织的辐照食品攻关协作组,研究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评价项目,1985~1986年参加检验科凝血试验项目试剂的研制工作,此2项工作均获得科技进步奖项。参加《外科手册》和《实习医师手册》等教材的编写。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论文数十篇。

    吕元教授(任期1995年至今)

    男,1959年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198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5~1988年在我院检验科任助理研究员。1988~1990年在美国Texas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做访问学者,获博士后研究证书。1991年和1994年先后被上海医科大学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5年任上海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博士研究生导师和我院检验科主任。

    现任华山医院副院长、检验医学中心主任。中华检验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检验医学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上海《检验医学》副主编,《上海医学》等5本杂志编委以及Clinical Chemistry、Thrombosis Research、Clinical Biochemistry、Gene Therapy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审稿人。

    共申请到“十一五”期间“863”课题(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生部、市科委、市卫生局“百人计划”、CMB等10余项课题及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建设学科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于国外SCI收录杂志文章21篇。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1位、博士研究生7位,所有博士论文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

    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二等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提名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杰出奖等。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免疫沉淀分析标准有关应用材料的评价》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主译《临床实验诊断学》以及编写了其他10多本教材和专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