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2004年年底,中国精算研究院正式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加强精算科研力量,充分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中央财经大学于2010年5月将原保险学院精算系的师资合并到中国精算研究院,并建立了中国精算研究院与保险学院学科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经过整合,截至2010年年底,此研究院在编教职工23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21人、行政人员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8人;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比例为65%,拥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比例为87%。研究人员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形成了一个很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研团队。

    目前此研究院下设三个研究机构:寿险精算研究中心、非寿险精算研究中心和养老金与健康险精算研究中心。此基地的研究领域覆盖基础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多方面内容,研究方向涉及保险精算、风险管理、概率统计、随机控制、运筹计算、计量经济、金融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

    二、主要成绩

    (1)在科研方面,不仅在引进和借鉴西方精算先进经验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精算学基本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2)在学术队伍建设方面,成功引进了以加拿大首席科学家、此校首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Ken Seng Tan博士为首的海外归国学者,形成了包括资深元老、长江学者及其合作团队、海外归国学者、外籍专家、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等几个方面人才的学术团队。

    (3)在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方面,与中国保监会、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为精算相关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仅2008年,就为受中国保监会委托完成的课题研究12项。

    (4)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精算业界和学术界保持着长期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关系,多次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研讨会。自2005年至今,成功创办了一年一度的“中国精算国际高层论坛”。

    (5)在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方面,中央财经大学开展了“重点研究基地体系”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相互支撑的多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架构。

    三、主要经验

    (1)实行倾斜政策,引进年轻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并建立高层次人才重点扶持对象工程,优先扶持年轻而有潜力的青年教师。

    (2)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对青年教师既严格要求,又放手使用,大胆把青年科研骨干推上重要学术、管理岗位以及重大项目的关键岗位。

    (3)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支持年轻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访问、合作研究,参加国内外高级别、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着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研究院做讲座,为研究院师生给予科研和学术指导。

    (4)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建立一系列制度,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这些制度。包括《中国精算研究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中国精算研究院科研活动管理办法》、《中国精算研究院因公出差出国管理办法》、《中国精算研究院基地重大项目管理办法》、《中国精算研究院科研人员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等等。

    四、标志性研究成果

    (1)李晓林负责编制的“中国保险指数体系”,2006年6月开始发布。这个体系是李晓林教授在其著的《保险公司信用评级与寿险产品评价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寿险产品评价体系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等成果的基础上研制的,旨在描述和评价保险服务信息并建立基准。至今主要发布了2项指数:第一个指数是中国保险产品评价指数,2006年6月30日开始发布,包括:①保障程度指数,刻画保单的保障责任范围和深度;②投资价值指数,刻画保单的储蓄、保值增值程度;③服务水平指数,刻画保单所附加服务项目的价值。第二个指数是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指数,简称保险投资指数,即在基准日2002年1月1日价值为1000个单位的保险资金经过资金运用后的价值指数。这个体系受到部分亚洲国家的高度关注,并于2006年11月获中国保险学会保险理论创新奖。

    (2)高洪忠撰写的《航空旅客意外伤害险持续性发展研究》一文,发表于《保险研究》2006年3月。此文以我国目前的航空运营情况为基础,参考国际及国内航班的历史数据,对航空旅客意外伤害险费率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该险种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受北京市保险行业协会委托,基地学者李晓林、高洪忠承接了“航意险费率研究”项目(2005年8月—12月)。该研究在合理的综合费用率及利润率的基础上,给出了航意险产品的建议价格。此文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2006年度的第七届中国精算年会(2006年9月27日—29日,重庆)上,高洪忠做了“航意险费率研究”的专题报告。该成果,对规范我国航意险市场、促进该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李晓林教授主持的“最优保险业务模型研究”。李晓林教授率领基地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将运筹学工具融入传统精算学,建立了最优保险业务模型,于2006年发表了论文《建立最优保险业务模型,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中财讲坛》2006年第1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并为我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用最优保险业务结构模型,设计了中国人寿业务结构的发展规划。

    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分析寿险公司面临的内外部因素,研究产品特征,测算产品特征曲线,及其与公司内含价值的关系;第二,梳理寿险公司业务结构现状,明确问题;第三,确定寿险公司业务结构的约束条件;第四,确定决策目标函数,求解保险公司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内含价值最大化的方案,得出可能的最优业务结构或者次优业务结构;第五,实现从现有业务结构向最优或次优业务结构转变的途径。

    该成果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成果已被引入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公共课的教材。

    五、“十二五”建设的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此研究院总的建设目标为:建设成为在精算和风险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前沿基地,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科研体制改革创新基地。

    在未来五年中,在科学研究方面要继续凝练研究方向,发展优势平台,突出问题导向,重大项目以解决行业中的实际问题和重大理论突破为目的;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注重培养青年学术骨干,注重培养高质量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优化科研梯队;在学术交流方面注重与国内外高水平机构和学者的合作,请进来,走出去。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国内政府机构和行业合作,强化理论研究向有价值的社会服务转化。另外,将继续强化管理创新,增加投入,完善数据库建设,提升基地期刊影响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