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胜似一家人的“教师博览人”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胜似一家人的“教师博览人”

    胜似一家人的“教师博览人”

    在我的专业成长中,有一本杂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逐渐走上了开放阅读的道路,她就是《教师博览》杂志。同时,有一个编辑团队,他们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教育专业刊物,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当然,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也是被服务的对象,他们就是“教师博览人”。

    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教师博览》杂志,因为当时我经常去学校的阅览室看教育类的杂志。参加工作的头几年,自己只是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刊物,把《教师博览》这位老朋友给忘记了。

    2006年,我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评选中,获得了“十佳作者”的称号。因为这次获奖,《教师报》和《教育信息报》先后刊登了关于我的人物稿。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教师博览》居然将绣球抛向了我。2007年1月份,姜广平老师打电话给我,说《教师博览》的封二“教育人物”栏目要对我进行介绍。当时,在查阅《教师博览》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教师博览》对于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精神、提升教师的境界是非常有帮助的。当时的我,正处在由“学科阅读”向“开放阅读”转型的阶段,正需要《教师博览》这样的综合性刊物来滋润。新学期开学后,我就到邮局去补订了2007年的《教师博览》。从此以后,我就成为了《教师博览》的铁杆粉丝,《教师博览》也成为了我每年必订的专业刊物。

    一年的阅读,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教师博览》。2007年11月,负责学校教师专业报刊征订工作的我,很自然地将《教师博览》推荐给了全校教师。从此之后,《教师博览》就成为了我校教师自费订阅数量最多的教育刊物。2011年,我校教师自费订阅《教师博览》(包括文摘版和原创版)超过60份,全校教师人均达0.6份,不少教师两个版本都订了。

    好杂志的背后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团队。钱钟书先生有句名言,说鸡蛋好吃并不一定要认识下蛋的母鸡。但是,读好杂志,并且能与编辑认识,这样读起来自然更带劲。

    为了更好地为全国的教师服务,《教师博览》杂志决定从2009年推出《教育博览·原创版》。于是,《教师博览》编辑部决定在2008年10月召开《教师博览·原创版》作者座谈会,为原创版的创刊出谋划策。幸运的是,我也在被邀请之列。根据会议邀请通知,《教师博览》编辑部在举行作者座谈会的同时,还将安排与会的专家举行教师专业发展报告会,报告会的专家为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先生、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北京大学的刘云彬教授。除了北京大学的刘云彬教授外,其他的三位专家我已神交很久,因为我已经买过他们的好几本书。如有机会聆听他们现场的讲演,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我带着刘铁芳教授的《给教育一种形上的关怀》、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和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情趣和艺术》,赴南昌与“教师博览人”约会。

    10月9日那天,我刚巧和知名学者傅国涌同车到达南昌,又刚巧我看过他编的《过去的中学》一书,也跟他有了交流的话题。

    这次作者座谈会,我结识了《教师博览》杂志的所有编辑,薛农基主任、叶万军副主任、向晴编辑、袁海波编辑、周正旺编辑以及即将创刊的原创版的全部人马。

    这次与会的代表,有很多的专家和优秀教师,比如说许衡中学的张碧宏校长、在网上很有人气的许锡良老师、李迪老师和常作印老师等。大家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次的座谈会,让我感受到了《教师博览》的魅力,因为她有这么丰富的优秀作者资源。

    在座谈会后的教师专业成长报告会上,我聆听了张文质、刘铁芳、肖川等专家的讲座。这次报告会,我有所准备,我请他们为我带去的书签名,他们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当时,《教师博览》编辑部薛农基主任还说我是最合格的听众。说实话,能把这几位专家一起请到,这也足以见得《教师博览》的影响力。

    参加完这次座谈会后,在2009年的专业报刊征订中,我就把原创版推荐给教师。一份还没有创刊的刊物,我校就有超过15人自费订阅,也是挺不容易的。

    2010年,《教师博览·原创版》建立了官方博客,于是我成为了这个博客的忠实光顾者,并且经常进行互动。2010年8月,我应邀参加《教师博览》2010年作者会,见到了网上常有联系的《教师博览·原创版》的方新田主编。2008年10月的南昌之行,我只和《教师博览》的编辑们打了个照面,这次的作者会,让我跟《教师博览》的编辑们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与交流,彼此的距离更加近了。在我的心目中,他们都有了“大号”,如编辑部核心薛农基主任、传奇人物方新田主编、老实人余华、老黄牛袁海波、女才子向晴、微型小说天才周正旺等。

    虽然向晴编辑在博客上专门写过《教师博览》编辑部的故事,但这次作者会让我对各位编辑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次作者会,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也更加感受到了《教师博览》在全国各地教师心目中沉甸甸的分量。

    2010年9月,我校在教师读书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教师写作组,纳入到教师读书社统一管理,我们还建立了教师读书写作群,《教师博览》的全部编辑都应邀加入了我们这个群,成为了“学术外援”。方新田主编还应邀担任了我们写作组的远程指导老师。在教师写作组的成立仪式上,工会还特意购买了30份2010年第9期的《教师博览·原创版》发放给大家,大家一致商定,写作组的成员2011年都自费订阅《教师博览·原创版》。2012年,教师读书社的绝大多数教师都订阅了《教师博览》。

    教师读书写作群建立两年多来,《教师博览》的各位编辑经常在我们群里发布一些信息,我校教师也有了和教育名刊的编辑“零距离”沟通的机会。这两年多来,在《教师博览》组织的征文中,我校青年教师撰写的3篇文章在《教师博览》上刊登,其中有一篇还获得了二等奖。

    2010年12月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在这个月里,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了《教师博览》的首批签约作者。另外,我还在《教师博览·文摘版》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征文中获得了一等奖,征文也在《教师博览·文摘版》2010年第12期上刊登。

    可以这么说,阅读《教师博览》的五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五年。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与《教师博览》为友,与“教师博览人”为友,在“教师博览人”精心烹饪的“精神大餐”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