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岩溶地貌的分类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岩溶地貌的分类

岩溶地貌的分类_探索未知全球的构

    岩溶地貌的分类

    一、地表岩溶地貌

    1.沟、石芽、石林

    地表水流沿石灰岩坡上流动,溶蚀和侵蚀出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宽十几厘米至数米,深半米至数米,规模不等。

    溶沟之间的相对突出部分称为石芽一般的石芽较低,多为1~2米。

    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石芽的高度可在10米以上,这种比较高的石芽称石林。云南石林的高度可达20~30米。

    石芽可以出现在地表,也可以出现在地下,形成埋藏石芽。

    2.落水洞

    岩溶地区地表水从谷地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伴随坍陷的结果。其直径一般小于其深度,直径一般小于10米。深度在数十米至数百米以下。法国的“牧羊人深渊”落水洞深达1122米。而比利牛斯山上的“马丁石”落水洞深达1138米。

    3.漏斗(岩溶漏斗)

    岩溶地区一种碗碟状的圆形洼地,直径数十米以上,深数米至十几米,底部常有水道把其汇水排走。

    4.岩溶洼地

    四周由低山丘陵所包围的封闭洼地。其形状与漏斗相似。但规模大得多。其底部比较平坦,直径在100米以上,最大可达1~2千米。岩溶洼地是漏斗逐步扩大,彼此相互联结发育而成的,其底部通常有落水洞和漏斗将地表水排入地下。

    5.坡立谷

    指岩溶地区的一些宽广平坦的盆地或谷地。其原意为“可耕种的平地”,现已演变为专门描述平坦溶蚀盆地或谷地的专业术语。如桂林就处于一个坡立谷中,坡立谷中有漓江流过。

    6.干谷与盲谷

    两种谷地都是喀斯特地区所特有。干谷曾经是昔日的河谷,但现在无水,成为干涸谷地。干谷的成因可能是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导致河水潜入地下,变成伏流,而地表河干涸。有的是地下河袭夺地表河,使其下游成为干谷。也有的是地下河裁弯取直,使弯曲段河流成为干谷。干谷谷底平坦,覆盖有松散堆积层。常有溶斗、落水洞分布。盲谷是一种死胡同式的河谷,河流前方被石山陡崖阻挡,河谷消失,河水从崖下溶洞进入石山内变成伏流。这种前方失去谷形的河谷称为盲谷。

    二、地下岩溶地貌

    地下岩溶地貌主要指溶洞和地下河,洞的发育与溶洞的成层性:

    1.溶洞的发育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的各种构造面(层面、节理面或断层面)。特别是沿各种构造面互相交汇的地方,通过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洞室。

    溶洞的大小和规模差异很大,世界上最著名的单个溶洞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卡斯伯洞。其内巨室长400米、宽230米、高100米。我国桂林著名的七星岩溶洞最宽处70米,高约15米。

    溶洞在发育上主要集中在水平流动带,那里不仅常年有地下水活动,并且地下水具有承压性。其溶蚀能力不仅高,具有承压性质的水流也具有极强的侵蚀冲刷能力,有利于洞室的扩大。溶洞发育初期往往是溶蚀占主导地位。但洞穴已经形成,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流的侵蚀作用也不可忽视,它是溶洞迅速扩大合并的重要动力条件。

    由于大型的典型溶洞主要形成于地下水的水平流动带,而地下水的水平流动带又表面大河流的水面控制,因此典型溶洞的分布有成层性,并且这个层的高度与大河流的水面有关。如若大河流因构造和其他条件的变化,水面多次下降的话,在石灰岩地区可以形成多层溶洞,并且各层溶洞的高度和时代也可以和大河流的阶地进行对比。据此我们也可以研究溶洞发育的时代和区域构造活动,地貌演化等。

    2.溶洞堆积物及其堆积地貌形态

    溶洞是由地下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造成的。但是当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因条件的变化有时也发生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形态和堆积物。发生在溶洞中的各种堆积作用统称为溶洞堆积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