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侗族服饰手工有哪几种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侗族服饰手工有哪几种

服饰习俗_中国侗族

    第三节 服饰习俗

    侗族服饰可谓绚丽多彩,民族特色浓厚,与之相关的事项包括帽、头帕、上衣、裤子、裙子、绑腿、鞋、袜以及各种各样的装饰。服饰的款式、材质、装饰等方面,既反映了侗族所居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生计方式,也反映了其审美意识、宗教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工艺、民族历史以及族群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内涵,是该民族文化和民族特征的重要表征和载体。

    总体来说,侗族服饰可分为妇女服饰、男子服饰和儿童服饰,其中又有日常便装和节日盛装之别。

    img64

    

    三江同乐女子服饰  供图:周梦

    img65

    

    榕江乐里侗族服饰  供图:周梦

    妇女的服装款式主要分裤装和裙装,包括衣、裙、裤、鞋、发式、头巾、头帕和银饰等。无论裤或裙,其上半部分多为衣,衣的形制大体有大襟(斜襟)右衽或左衽、对襟、交领,或无领。着交领或对襟衣者,里面常戴一块胸兜。一些地区侗族妇女衣长及臀部以下,且较为宽松,裤子多为无裆裤,如榕江侗族妇女服饰即是。裙子多为百褶裙,一般及膝。着裙装者还喜裹布于小腿,称为绑腿,可起到防寒和保护腿部的功能性作用。着裙装者主要流行于从江、黎平的部分侗族地区,着裤装者则主要流行于北侗地区,以及南侗的榕江、部分从江、三江及通道等侗族地区。侗族妇女裙装服饰较为讲究,既有及膝的百褶裙,也有稍长的百褶裙,裙子多用亮布制作,衣服配件及头饰繁杂,银饰较多。

    img66

    

    男子服饰  供图:温红叶

    一般来说,男子几乎全为裤装,上衣多为对襟,直领、窄袖,对襟衣的纽扣多为布扣,随着年龄不同,扣子的颗数和口袋的个数均不同。裤子一般是宽裆窄筒,老年人相对宽松些。包头帕的式样有夸张造型的“角式”和端庄稳重的“团圆式”,多为紫色亮布长包帕或黑白相间的格子帕、白帕。男女衣服面料均以棉布为主。颜色较为单一,如青、墨、白、蓝等色较多。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地区的侗族男子已多改汉装,现仅极少数老年男子着本民族服装,男子的传统服饰常常只在部分地区的节庆日中可看到。

    img67

    

    男子服饰  供图:任和昕

    侗族人在冬天或年节时常穿布鞋,鞋子以布纳底,以布为面,以布为帮,白底黑面或绣花(女鞋)相映衬。鞋前脸有圆有尖,有平有翘,鞋口有方也有圆,还有剪子口,各具特色。绣花钩鞋是南部方言区侗族妇女着盛装时必搭配的工艺鞋。绣花鞋的鞋帮用料十分讲究,一般选用质地优良的丝绸做面料。制成鞋帮面后,以各色丝线运用各种刺绣手法绣上花鸟、蜂蝶、鱼虾、蛇龙以及几何图案。绣花鞋依鞋帮所绣花纹的不同,分为“满帮”“跟花”和“半帮”。未婚姑娘穿满帮绣花钩鞋,已婚妇女穿跟花绣花钩鞋,老年妇女则穿半帮绣花跟鞋。传统的袜子多为布袜,以白色为主。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较少穿布鞋了,会做鞋的人也越来越少,人们多到市场上购买各种各样的皮鞋、胶鞋,传统的布鞋作为民间工艺品在一些旅游市场上出售。而穿布袜者也几乎没有了,人们同样到市场上购买各种质地的袜子。

    在服装上绣以各式花纹图案或各种装饰花边,是侗族服装的一大特色。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侗族妇女的衣服“长袴短裙……刺绣杂文之绶,胸前又加乡布一方……织花细如锦”。可见,早在几百年前,侗族妇女们已在服饰上进行了较为精细的装饰。侗族妇女能纺能织,善缝善绣,手艺极为精巧,所织绣的花纹细密柔和或艳丽或素雅,别具风韵。其刺绣针法有平绣、辫绣、贴花、倒针、缠绣、皱绣、挑花等。图案主要有几何图案、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服装上的装饰主要用于栏杆(花边)、托肩、领口、袖口、襟边、裤边、胸前等处。刺绣技艺也往往作为衡量一个女子能干、聪明、心灵手巧、勤奋努力与否的标识,甚至与她们的婚姻大事相关联,故刺绣成为女子们必须掌握和擅长的一门技艺。《侗族礼俗歌》唱道:青布、蓝布拼成方块花,红绒黄绒编成“百岁块”,纯质的白银塑出群仙图。绣出的人群能把歌堂踩,绣出的百鸟能歌唱,绣出的黄狗把尾摆,绣出的蜘蛛会牵丝,绣出的杜鹃把花开。不过,尽管还有一些妇女仍会刺绣,但与三四十年前相比,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却正面临消亡的境地,越来越少的人穿民间传统服装,许多工厂里出产的花边充斥集贸市场,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刺绣不再成为社会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img68

    

    黎平岩洞女子盛装  供图:龙耀宏

    侗族妇女普遍喜爱银饰,凡家中有女子者,必备有各种银饰,有的是母亲传承下来的。服装上的银饰主要为节日盛装的配饰,大体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胸饰、背饰、手饰及脚饰等,银饰形制有银片、银牌、银花、银链、银泡、银冠、银钗、银梳、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银戒指、银手钏、银铃铛、银环等。全身穿戴,有的重达20多斤,走起路来叮当作响,神态怡然,煞是美艳。

    侗族服饰讲究整体的对称协调,绣的各种花虫鸟兽、果木等图案花纹造型丰富,形象生动,富于想象。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侗族服饰因地区、生计、社会发展历程等有一定的差异,如传说在很早的时候,侗族从东向西迁徙,沿河而上,走到高安时,一部分人顺江而上,行至水口、安民等地定居下来。由于这一带的姑娘头上绾髻,并插有三片银冠,上衣敞胸紧袖,穿长裙,裙上有一条条的闪光亮珠,很像孔雀的羽毛,所以当地群众便把这一带的姑娘服饰称为孔雀式。另一部分人迁徙到八洛时,就顺洛水河而上,到了六洞地区,其中一些人经过中潮、佳所、黎平、坛溪到了清水江边的锦平及经洪州到了湖南的通道等地,这一带的妇女服饰为青色衣袖,两袖及胸前有白色,很似喜鹊,所以当地的群众就把这一带妇女的服饰称为喜鹊式。还有一部分人迁徙到银潭,就顺四寨河而上,到了黎平的十洞和从江的九洞地区,这一带的妇女服饰有点类似古老的和服。最后一部分人迁徙到了古州,顺寨薅河而上到了晚寨,侗语叫四十八寨地区。这一带的妇女服饰简朴古拙,显现典型的高山地域风貌。这些传说体现了同一民族由于经济、地理、历史、习俗的不同,服饰也大相径庭,千姿百态。一般来说,我们大致可以按县域将侗族服饰分为湖南通道侗族服饰[50]、靖州侗族服饰[51]、芷江侗族服饰,贵州天柱侗族服饰、榕江县侗族服饰[52]、锦屏侗族服饰[53]、从江侗族服饰[54]、黎平侗族服饰、剑河侗族服饰[55]、玉屏侗族服饰[56]、镇远所京侗族服饰[57],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服饰等类型。因受汉族影响较多,北侗地区的侗族妇女已大多改着汉装,而南侗地区的年轻女子们也大多改着汉装,只有中老年妇女们仍着本民族服饰,传统服饰在侗族许多地区越来越少见。

    img69

    

    从江庆云侗族服饰  供图:周梦

    img70

    

    黎平大稼女子盛装  供图:吴家琴

    img71

    榕江七十二寨女子盛装

    供图:贵州省黔东南州民委

    img72

    

    黎平尚重侗族女装  供图:贵州省黔东南州民委

    img73

    榕江车江侗族女装

    供图:贵州省黔东南州民委

    img74

    北部侗族女子服饰

    供图:黔东南州贵州民委

    img75

    

    黎平肇兴侗族女装  供图:温红叶

    img76

    

    从江高增侗族盛装

    img77

    

    黎平蚕洞女子服饰  供图:任和昕

    img78

    

    儿童帽子  供图:任和昕

    img79

    黎平肇兴侗族男装  供图:温红叶

    img80

    

    黎平洪州侗族女子服饰  供图:贵州省黔东南州民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