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功利主义的公平理论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功利主义的公平理论

    

    在前一章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大部分经济学流派都承认政府的经济职能中是包含收入再分配内容的。与此相适应,收入再分配要达到的公平目标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财政的目标之一。但是,对于“公平”的理解各经济学派却有很大的不同,比之“效率”目标,它有着更多的理论上的争议。概括起来看,主要有功利主义的公平理论、罗尔斯主义的公平理论、折中主义的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公平理论,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加以考察。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期,伦理学家兼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 1784-1832)创立了功利主义哲学,这一哲学思想很快得以广泛传播,成为英国自由主义及激进主义的思想武器,并影响到李嘉图、杰文斯等很多经济学家。

    功利主义,又称为效用主义(V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等于社会成员的效用之和,社会福利水平越高,则社会公平程度越大。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式可表示为:

    alt

    这里W代表社会福利,ui代表有第i个社会成员的效用,社会成员有n个。根据这种观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效用的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都会使社会福利W增加。

    功利主义认为,只要收入再分配政策能增加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就应当这样做。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我们将(1)式简化为:

    alt

    这个式子也被称为叠加性社会福利函数。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知道:第一,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之间的每一单位效用是等价的,或者说每个人的效用函数相同,都取决于各人的收入水平。第二,随着收入的增加,个人的境况会改进,但改进的幅度是递减的,也就是这些效用函数都是现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第三,可获得的收入总额是固定的。根据这三点以及叠加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的政策观是政府应再分配收入以达到完全的平等。因为只要收入分配不平等,边际效用就不会相等,两人的效用之和就能通过收入转移给穷的一方而增加。只有当两人的收入和边际效用都相等时,社会福利才能达到最大。

    由此,功利主义提出了补偿原则,即如果社会中某一部分人的所失能够补偿另外某些人的所得还有余,那么这种变化就是“好”的,是朝着收入的“公平”目标前进的。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实质上是一种终点公平观,但它仍然是对基于边际效用分析的新古典主义的时点与规则公平观的一种补充。

    功利主义追求收入完全平均分配的政策观点受到了某些经济学家的质疑,质疑的焦点就在于功利主义的前提条件上。首先,穷人和富人的效用函数是相同的假定,在现实中是否符合实际,似乎是难以确定的。虽然功利主义反驳说这是一个合理的猜测,但这毕竟不能使人信服。其次,关于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假定,有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某种特定物品的边际效用可能随着消费的增加而递减,但收入作为一个整体是否也如此?如果收入的边际效用曲线不是向下倾斜,那么结论就会大不相同。最后,关于收入总额是固定的、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不会改变蛋糕的大小的假定。事实上,收入再分配的税收和补贴政策一般都会改变人们的工作决策,使人们在工作和闲暇之间重新选择,最后会改变蛋糕的大小。

    总之,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可简单表述为:社会福利水平越高,社会公平程度越大。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需要对收入实行再分配,但尽可能不要使蛋糕变小,因此最终只能对收入实行比较温和的再分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