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红细胞沉降率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的沉降程度。促使血沉加快的主要因素在血浆成分的改变。正常情况下由于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红细胞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呈悬浮状态。如果因某种原因使血浆成分改变导致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减少,红细胞之间排斥力减小,使红细胞成缗钱状,即加速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已知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促进缗钱状形成的最重要因素,而白蛋白则起相反作用,同时,红细胞大小、形状等也可以影响血沉。

    【测定方法】

    1.魏氏(Westergren)测定法 将枸橼酸钠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的血沉管内,垂直立于血沉架上,在室温条件下自然沉降1h,读取上层血浆高度的毫米数值,即为红细胞沉降率。

    2.自动血沉仪测定法 血沉过程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形成串钱期,血沉较慢,一般为5~20min,快者5~10min;第二期为快速期,沉降较快;第三期为堆积期,红细胞堆积管底。全自动血沉仪采用红外线定时扫描检测,可记录血沉全过程,并显示和打印报告,以便做动态分析。仪器可同时对多个标本进行检测。

    【参考范围】

    成人:男<15mm/h

       女<20mm/h

    【临床应用价值】

    1.血沉增快

    (1)生理性增快:见于妇女月经期、妊娠和老年人。妇女月经期增快,可能与子宫内膜破裂损伤及出血有关;妊娠3个月后ESR开始加快,产后恢复正常,这可能与妊娠后胎盘剥离或分娩损伤,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有关;老年人可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增高,产生血沉加快的现象。

    (2)病理性增快:见于急性感染、组织损伤及坏死、结核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等。急性感染2~3d发生炎症后,急性时相蛋白(包括α1-抗胰蛋白酶、α2-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转铁蛋白、触珠蛋白等)迅速增多,这些蛋白能促进红细胞的缗钱状聚集,使血沉加快。组织损伤时血沉可明显加快,如手术、心肌梗死等。心肌梗死时常于发病后3~4d血沉增快,并持续1~3周,此期间白细胞总数也增高;心绞痛则正常,所以可以用血沉结果鉴别心肌梗死与心绞痛。恶性肿瘤血沉通常较快,而良性肿瘤则正常。高胆固醇血症也可使血沉加快。

    2.血沉减慢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素可导致血沉减慢。

    【影响因素】

    1.血液标本采集后要混匀,避免血液凝固、溶血。

    2.红细胞的沉降与血浆蛋白的量和质,血浆中脂类的量和质,红细胞大小与数量,是否成缗钱状聚集,以及血沉管的内径、清洁度,放置是否垂直,室温高低等因素有关。

    (许 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