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抗疲劳试验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抗疲劳试验

    实验三十二 抗疲劳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动物或人体实验的操作技术与要求;

    2.掌握保健食品改善疲劳的功能检验与评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体力疲劳或运动性疲劳主要表现为机体运动系统的做功能力下降,定义为:机体不能维持其生理功能在一特定水平上的综合表现。其变化涉及能量代谢、内分泌调节、神经肌肉信号的传导、肌肉收缩、免疫功能等多个器官系统,评价抗疲劳实验分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

    三、动物实验

    用于研究疲劳的动物模型多采用大鼠和小鼠,其优点是便于操作。受具体实施条件的限制,目前广泛采用负重游泳实验。

    1.基本原理 将动物放入水中强迫进行游泳挣扎,直到体力消耗殆尽下沉溺死为止,计算自落水开始至鼻孔沉入水中死亡的时间即为游泳时间。动物游泳至衰竭的时间受动物的运动能力和应激能力的影响,反映外周疲劳和中枢疲劳的综合作用。

    2.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与分组:选择成年健康小鼠,推荐使用近交系纯繁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每组(箱)3~5只。试验前适应3天,之后进行游泳筛选。

    (2)试验日粮或食物

    (3)仪器与器材

    ①游泳箱(大小约50cm×50cm×40cm);

    ②小动物电子秤(1%感量);

    ③铅皮或铅丝。

    (4)试验条件(运动负荷):置小鼠在游泳箱中游泳。

    ①水深:30cm±1.0cm;

    ②水温:25℃±1.0℃;

    ③尾部负荷:5%体重的铅皮。

    3.试验结果与分析 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死亡的时间,作为小鼠游泳实际时间;运用基本生物统计学方法计算总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进行试验结果分析。

    4.实验报告

    5.注意事项

    (1)每一游泳箱一次放入的小鼠不宜太多,以免互相挤靠,影响运动负荷量。

    (2)水温对小鼠的游泳时间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要求各组水温控制一致,每一批小鼠下水之前都应测量水温,水温以25~30℃为宜,如果过低可能引起小鼠痉挛,过高则游泳时间可能太长,不便于操作。

    (3)铅皮或铅丝缠绕松紧应适宜。

    (4)观察者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使每只小鼠四肢保持运动。如果小鼠漂浮在水面四肢不动,可用木棒在其附近搅动。

    (5)试验前应禁食12~24h。避免小鼠进食对体重和运动量的影响。

    四、人体试食实验

    1.目的 检验营养干预条件下,运动能力的改善和能量代谢的纠正。

    2.基本原理 人体运动试验分为静力器械肌肉力量的测试;自行车或跑台进行给定功率运动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的测试;借助心肺功能仪,准确地定量运动负荷。

    3.试验对象 健康成年男性或女性,建议选用体力较好、日常经常参加运动锻炼、年龄小于35岁的人群,以减少运动试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试验设计与方案

    (1)试验设计:根据年龄、性别、体重、体质和体力情况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或采用自身前后期对照法(包括单盲、双盲、多盲法)。

    受试食物服用时间可根据其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分别于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定量服用,连续数天或数周。

    (2)试验方案:营养干预措施并结合运动训练方案。

    ①营养干预措施

    a.改善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能力:补充肌酸或碱性物质;

    b.改善有氧运动能力:补充维生素C或E等抗氧化剂;

    c.改善长时间耐力运动能力:补充低聚糖、支链氨基酸、水和电解质;

    d.改善日常运动锻炼能力:补充谷氨酰胺、碳水化合物。

    ②运动训练方案

    A.Wingate无氧运动能力试验

    a.运动器材:Monark功率自行车、心率监测计。

    b.预设阻力计算:预设阻力(男)=0.83N/kg,预设阻力(女)=0.75N/kg。(根据受试对象运动能力有所降低,预设阻力数值可为原计算值的85%~95%)。

    c.运动程序

    准备活动:记录安静心率后,受试者在10N阻力下蹬车2~4min,每分钟末4~8s全速登车,同时阻力增加到预设阻力值。准备活动期末的心率应达到150~160次/min。

    间隔休息:3~5min/次。

    运动量计算:根据预设阻力值全力蹬车30s,以5s为单位,计数自行车轮转数和心率。

    恢复运动:放松蹬车2~3min。

    d.运动生理生化参数测定

    运动中峰值功率

    运动平均功率

    运动做功量

    心率:记录运动前、后1和5min心率。

    血乳酸:运动前、后3min和20min取指尖血含量。

    运动前后心率差

    运动前后血乳酸差

    e.运动量设计

    功率计算:每5s功率=预设阻力(N)×转数×1.176 5

    平均功率:各时间段功率均值。

    做功量计算:各段功率与时间乘积的加和。

    B.PWC 170有氧运动能力试验(间接测定法)

    a.运动器材:功率自行车,心率监测计。

    b.运动负荷:根据受试者条件,通过预试验并结合下表提供的参考值,设定第一次和第二次运动负荷自行车阻力值。

    

    表32-1 不同体力条件受试对象PWC 170两次运动负荷功率参考值

    img134

    c.运动程序:

    准备活动:同前

    间隔休息:同前

    运动量计算:PWC 170=W1+(W1-W2)×(170-P1/P2-P1)(参考正常值:一般男性1 060kgm/min,女性580kgm/min,男运动员1 520kgm/min,女运动员780kgm/min)。公式中:

         W1———运动负荷增加到预定功率值

         W2———实际运动负荷

         P1———120次/min(第一次测定值)

         P2———运动中最大心率为170次/min(第二次测定值)

    恢复运动:同前

    d.运动生理生化参数测定心率

    血尿素氮

    血乳酸

    血丙二醛

    运动前后心率差

    运动前后血乳酸差等

    e.运动量设计:同前

    C.耐力运动试验

    a.运动器材:功率自行车、心率监测计。

    b.预设阻力:设计为运动时心率稳定在60%~80%最大心率水平(HRmax次/分=220-年龄)。

    c.运动程序:

    准备活动:同前

    间隔休息:同前

    运动量计算:5N阻力启动,60min为一单元运动量,每次增加10%~20%的运动阻力,直到心率超过其自身90%最大心率方停止运动。

    d.运动生理生化参数测定:除B的测试指标外,可增加:

    血糖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五、结果与分析

    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交叉设计建议采用两因子方差分析。

    六、运动能量测评报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