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脑诱发电位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脑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cerebral evoked potentials,Eps)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体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该项检查也是脑的电活动测定技术,用以了解脑的功能状态。绝大多数诱发电位(又称信号)的波幅很小,仅0.1~20μV,湮没在自发脑电活动(波幅25~80μV)或各种伪迹(统称噪声)之中,必需采用平均技术与叠加技术:即给予重复多次同样刺激,使与刺激有固定时间关系(锁时)的诱发电活动逐渐增大而显露。目前能对躯体感觉、视觉和听觉等感觉通路以及运动通路、认知功能进行检测。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是刺激肢体末端感觉神经,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SEP起源于周围神经中直径较大的快速传导的有髓传入纤维。SEP能评估周围神经及其近端(例如神经根)、脊髓后索和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放射及皮质感觉区的功能状态。

    1.检测方法 刺激电极置于周围神经干体表部位,在感觉传入通路的不同水平及头皮相应的投射部位记录其诱发电反应。常用的刺激部位为上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的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等。上肢记录部位通常是Erb点、C7或C2棘突及头部相应的感觉区;下肢记录部位通常是臀点、T12、颈部棘突及头部相应的感觉区。

    2.波形的命名 SEP各波的命名原则是极性+正常平均潜伏期(波峰向下为P,向上为N),例如潜伏期为21ms,波峰向上的波称为N21。

    3.SEP各波的起源 正中神经刺激对侧顶点记录(头参考)的主要电位是P14、N20、P25和N35,周围电位是Erb点(N9)和C7(N11,N13);胫后神经刺激顶点(Cz’)记录的主要电位是N31、 P40、N50和P60,周围电位是臀点(N16)和T12(N24)。N9为臂丛电位,N11可能来源于颈髓后索,N13可能为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N14/P14可能来自高颈髓或延髓,N20来自顶叶后中央回(S)等,P40可能来自同侧头皮中央后回,N50可能来自顶叶S1后方,P60可能来自顶叶偏后凸面。

    4.S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响因素 SEP异常表现为波形消失或低平、各波潜伏期和间期延长、两侧潜伏期差明显增大等。SEP异常的判断标准:①潜伏期>平均值+3个标准差(SD);②波幅明显降低伴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③双侧各相应波幅差值>50%。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温度、身高,检测中应注意肢体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4℃左右。

    5.SEP的临床应用 可用于各种感觉通路受损的诊断和客观评价,检测周围神经、神经根、脊髓、脑干、丘脑及大脑的功能状态。主要应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MS)、亚急性联合变性及脑血管病等,还可用于脑死亡的判断和脊髓手术的监护等。

    (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VEP指头皮记录的枕叶皮质对视觉刺激产生的电活动。

    1.检测方法 通常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前应粗测视力并行矫正。检测方法有模式翻转刺激技术诱发VEP(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VEP)和闪光刺激VEP。PRVEP的优点是波形简单易于分析、阳性率高和重复性好,而闪光刺激VEP受视敏度影响小,适用于PRVEP检测不能合作者。

    2.波形的命名 PRVEP是一个由NPN组成的三相复合波,分别按各自的平均潜伏期命名为N75,P100、N145。正常情况下P100潜伏期最稳定而且波幅高,是最为可靠的成分,是分析VEP时最常用的波形。

    3.V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响因素 VEP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消失。VEP异常的判断标准:①潜伏期>平均值+3SD;②波幅<3μV以及波形分化不良或消失;③两眼间P100差值大于8~10ms。VEP主要受视力、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4.VEP的临床应用 视通路病变,特别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

    BAEP指经耳机传出的声音刺激听神经而经头皮记录的电位,BAEP不受受试者意识状态的影响。

    1.检测方法 多采用短声(click)刺激,刺激强度50~80dB,刺激频率10~15Hz,持续时间10~20ms,叠加1 000~2 000次。记录电极通常置于Cz,参考电极置于耳垂或乳突,接地电极置于FPz,双耳分别测试。

    2.波形的命名 正常BAEP通常由5个波组成,依次以罗马数字命名为Ⅰ、Ⅱ、Ⅲ、Ⅳ、和Ⅴ。特别是Ⅰ、Ⅲ和Ⅴ波更有价值。

    3.BAEP各波的起源 Ⅰ波起于听神经;Ⅱ波耳蜗核,部分为听神经颅内段;Ⅲ波上橄榄核;Ⅳ波外侧丘系及其核团(脑桥中、上部分);Ⅴ波下丘的中央核团区。

    4.BAEP异常判断标准 BAEP异常的主要表现为:①各波潜伏期延长>平均值+3SD,和(或)波间期延长>平均值+3SD;②波形消失或波幅Ⅰ/V值>200%;③Ⅲ-V/Ⅰ-Ⅲ比值>1.0。

    5.BAEP的临床应用 可客观评价听觉检查不合作者、婴幼儿和歇斯底里病人有无听觉功能障碍;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特别是发现亚临床病灶;动态观察脑干血管病时脑干受累的情况,帮助判断疗效和预后;脑桥小角肿瘤手术术中监护;监测耳毒性药物对听力的影响;脑死亡诊断和意识障碍病人转归的判断等。

    (四)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包括电刺激以及磁刺激。该技术是Barker等(1985)建立的,克服了以往电刺激所致剧痛等缺点,磁刺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运动通路中枢传导时间的测定提供了客观依据。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指经颅磁刺激大脑皮质运动细胞、脊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运动通路,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MEP的主要检测指标为各段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

    1.检测方法 上肢MEP检测是将磁刺激器置于上肢对应的大脑皮质运动区、C7棘突和Erb点,在拇短展肌等肌肉上记录诱发电位;下肢MEP测定是将磁刺激器置于下肢对应的大脑皮质运动区、L4棘突及腘窝,在胫前肌和伸趾短肌上记录诱发电位。

    2.异常的判断标准及影响因素 异常的判断标准为:各波潜伏期或CMCT延长>平均值+2.58SD、上肢易化状态下波形消失。各波潜伏期与身高有明显的相关性,而CMCT与身高无相关性。

    3.MEP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运动通路病变的诊断,如多发性硬化(MS)、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型颈椎病、脑血管病等。

    (五)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指大脑对某种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时,通过叠加和平均技术在头颅表面记录的电位,也称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是人对外界或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应。ERP可通过听觉、视觉、体感刺激,从头皮上记录到一组神经元所发出的电活动,但与SEP、BAEP及VEP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求受试者对刺激进行主动反应,受心理状态的影响明显。潜伏期在100ms以上,为长潜伏期电位,主要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电生理变化。ERP中应用最广泛的是P300电位。

    1.检测方法 将能区分开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刺激随机编排成刺激序列,小概率、不规律出现的刺激称为靶刺激,另一种为非靶刺激。受试者选择性注意靶刺激,在靶刺激呈现后250~ 500ms内从头皮上记录的正性电位称为P300。受试者必须保持清醒状态,瞌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均影响P300的结果。P300潜伏期与年龄呈正相关,波幅与年龄的关系尚不肯定,但70岁以后波幅逐渐降低。

    2.P300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大脑疾病(包括痴呆、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症、酒精中毒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还有学者将P300电位用于测谎等研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