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品类第一,品牌第二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品类第一,品牌第二

    品牌到底是什么?是一个LOGO?一串字符?还是如品牌神创论者所认为的,品牌的核心就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品牌创建的过程即是一个伟大形象诞生的过程;企业应以建立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为前提,塑造品牌的核心价值;产品会消亡而品牌将会永生……事实上,品牌离开了品类的支撑就毫无价值。

    定位理论强调竞争导向与需求导向的统一,营销的本质就是战争,而消费者的大脑是竞争决胜的终极战场。企业要想打赢营销战争,就必须清楚在消费者的大脑里,品牌究竟是什么。实际上,在消费者心中,品牌就是品类的代表,消费者买的是品类而非品牌。举例来说,人口渴而需要购买饮品时,首先要思考是买矿泉水、纯净水、茶,还是可乐、牛奶,确定要喝可乐后,再决定买百事可乐或是可口可乐。只是这样的思考过程是在消费者大脑中完成,最后的表达只是“我要买可口或是百事”,这也就是许多企业迷信品牌神创论的原因,他们没有明白消费者的习惯是“品类思考,品牌表达”,消费者是先决定买什么,再决定买谁的好。

    正如里斯先生所说:“品牌就如同冰山的尖顶,它的强大取决于冰山有多大、多深。”(艾·里斯,《品类第一,品牌第二》)如果将冰山视作品类,那么它一旦融化了,再尖顶的品牌也会分崩离析。品牌只有立足品类才有其价值,市场营销的终极目标不在于创造一个品牌,而在于占领一个品类。一个事实是,当我们审视那些成为行业第一的品牌,不难发现他们成功的背后是多个品类第一的创造,可口可乐创造了黑褐色、甜味、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可乐这一品类,并成为其代表,这才有了可口可乐这个强势品牌,而百事可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创造了年轻人的可乐——更甜,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这一品类,才得以从可口可乐的口中分得一杯羹。

    成为品类第一是成为品牌第一的必经之路,品类竞争才应当是市场竞争的“主干”,而品类内企业之间的搏杀只是“枝叶”,想要打造强势品牌,则必须抓住主干,从品类竞争分析开始。

    “小茗同学”“江小白”等品牌颠覆了定位理论吗?(渐飞说品牌营销策划)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很多人认为,它也会颠覆传统品牌构建方式。譬如“小茗同学”“江小白”等成为90后和少数85后追捧的爆款。不少传统品牌企划人惊呼互联网颠覆一切。果真如此吗?

    其实,品牌的背后是品类。如果一个品牌陷入同质化竞争,无法通过基于产品本身的差异化竞争取胜,那么,通过重新划分目标客群,通过锁定新兴目标客群,拉升销售量,是同质化竞争市场一种无奈之举。定位理论说了“没有意义的外在差别也是有意义的”。于是,“小茗同学”茶饮料,“江小白”小瓶白酒上市了,与85后90后在走“萌路线”上,有天然亲近感,更容易沟通。

    总之,这是同质化竞争市场,为了实现客群定位,而强化目标客群差异化而对沟通感加以增强的战术,而非战略层级的改变。即便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这样的强势品牌,也在通过瓶盖和瓶身的卖萌短语,增强与85后90后的沟通感。仅此而已。

    因此,诸多企业大可不必盲目跟风乃至恐慌。譬如有一款全球领先的茶多酚上市,老中青群体通杀。如此,则没有必要在沟通感上去跟风模仿“卖萌”风格,因为首先它开创了全新品类,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其次它以功能性取胜,要与所有人群建立沟通感,所以风格必须中庸。至少不能为了讨好85后90后去“卖萌”而舍弃其他更多消费能力更大的人群。

    一位热心朋友也建议茶多酚饮料走“小茗同学”路线,渐飞和团队研究了后认为:茶多酚饮料开创的是全新品类,功能性强,无直接竞争。与之关联的品牌“陆大吉”必须设计及命名风格中庸为各方接受。而茶饮料和小瓶白酒已是竞争红海,要抓取90后注意力并购买,需在沟通感上做文章,于是“小茗同学”“江小白”等品牌应运而生,甚至上次开在良品铺子隔壁的零食铺子“老婆最大”等,都是走的这个路线。适合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产品和行业,而不适合于功能性强,几乎无竞争对手和目标客群适普性强的茶多酚饮料。

    不过,诞生于电商时代的这些品牌告诉我们:时刻要注意品牌与目标客群的沟通感。如果无法做到品类创新的领先,那么,在品牌沟通感上多做文章吧。

    渐飞再次重申品牌定位模型:整合营销传播推广—品牌定位—战略定位—独特价值取向—取舍—运营配称协调一致—持续坚持。据此可见,“小茗同学”“江小白”并未进行价值重组,只是强化了与85后、90后的沟通感,激起共鸣拉动销售。

    当然,面对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打造品牌,要更加注重利用互联网等打造,强化,升级与目标客群的沟通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