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亮

    【原文】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注释】

    ①师:军队。

    ②北群空:指有才干的人物被选拔走。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群马遂空。”

    ③只手:指独当一面。

    ④万夫雄:指俊杰之才。

    ⑤得似:难道像。

    ⑥洋洋:形容水盛大的样子。《诗经·硕人》:“河水洋洋。”

    ⑦且复:姑且再次。

    ⑧穹庐: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圆形帐篷。

    ⑨藁街:汉代长安街名,外族使臣居住的地方。《汉书·陈汤传》载陈汤出使西域,斩匈奴郅支单于,“悬颈藁街”。

    ⑩封:封疆。

    【经典原意】

    不见南方的军队去北伐已经很久,金人就胡说中原的人才已一扫而空。面对敌人你虽只身一手,终究还要归还我的气压万夫的英雄。自喜做个堂堂的汉使。要像浩浩荡荡的河水,冲决一切阻力,永远奔流向东。暂且再向全国施礼顶拜,敌人一定要被征服,将在藁街与他们相逢。

    是唐尧建立的城都,是虞舜开辟的土壤,是夏禹对疆域的分封。在这当中应有一个半个耻于投降敌戎。万里河山被敌人血腥蹂躏得如许,千古以来的爱国志士的英灵安在,浩大的抗金正气什么时候才能伸张畅通?金人的命运用不着多问,祖国将像光辉灿烂的太阳照耀在空中。

    【当代阐释】

    还我万夫雄

    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自与金签订了“隆兴和议”以后,两国间定为叔侄关系,常怕金以轻启边衅相责,借口又复南犯,不敢作北伐的准备。每年元旦和双方皇帝生辰,还按例互派使节祝贺,以示和好。虽貌似对等,但金使到宋,敬若上宾,宋使在金,多受歧视,故南宋有志之士,对此极为恼火。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以大理少卿试户部尚书衔为贺万春节(金世宗完颜雍生辰)正使,陈亮作词送行。在这种背景下送友人,词人却出人意料地妙笔生辉,独辟途径,写就了这首慷慨激昂、大气磅礴的词,表达了不甘屈辱的正气,与誓雪国耻的豪情。

    词一开头,就把笔锋直指金人,“漫说北群空”,警告他们别错误地认为南宋军队久不北伐,就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人才。接着,词人借章德茂塑造自己心目中抗战派英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象。他不仅能带兵打仗,驰骋疆场,而且振奋军心、民心,就像一面不倒的旗帜,催人奋进,给人力量,使人们看到胜利的希望。词人激愤地提出:在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人吧!词人深信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那里古老的文化传统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没有中断,薪火犹存。“万里腥膻如许”是要唤起国人的忧患意识;“千古英灵安在”是要人们继承抗敌报国的优良传统,抚慰英灵;“磅礴几时通”则要人们将郁积的民族精神积聚起来,共赴国难。最后词人语重心长地说敌人的命运不会长久,告诫朋友(包括国人)莫事将败之敌。

    全词围绕“使虏”之事,反复致意,以劝诫对方维护民族尊严,不使个人、国家、民族蒙羞,可谓用心良苦。全词自始至终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在南宋那个谈“金”色变的屈辱时代里,可谓扬眉吐气,一抒时人之愤郁。

    陈亮是一位最为典型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一生未曾做官,却时时心怀复国建业的宏图大志。曾四向孝宗皇帝上书,纵论天下大势和恢复方略,耸动朝野,名噪一时。孝宗欲授以官,他大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表现出了远大的人生志向和强烈进取的事业心。据他的友人叶适记述,陈亮每一词成,即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书龙川集后》)也就是说,他是把写词当作陈述其经邦济世之怀的举动来看待的,因此其词中十分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那种以复国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作者虽然身为一介书生,却心系天下,让人敬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