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人文初祖是谁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文初祖是谁

     黄帝是中国民族的共祖,古史中的黄帝,纳入了很多传说成分,所以司马迁在《五帝本纪》已明言:“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据《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炎帝、黄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可见他们两人是两个区域之领袖,其时代约在公元前2700~2600年间,黄帝姓公孙氏,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都于有熊,亦曰有熊氏。

     轩辕氏乃继神农氏之微而兴起,败炎帝于阪泉,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并北逐荤粥,诸侯乃尊之为天子。因他大都活动于黄土地带,土色黄故称黄帝。在位百年而崩。相传文字、历法、算数、宫室、器用、衣服、货币之制皆始于黄帝时代。

     《帝王世纪》:“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次妃,方雷氏女……次妃,彤渔氏女……次妃,嫫母……。”可见黄帝娶妻四人。《国语·晋语》:“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笋、僖、姞、儇、依是也。”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到今天,全球海内外拥有万余多个姓氏,都是炎黄的子孙。

     天下第一陵——黄陵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之巅,称天下第一陵。轩辕庙、黄帝陵在今之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是一个地灵人杰、环境幽美又神圣之地,是历代帝王与现今炎黄子孙拜祖谒陵歌颂其伟大功绩之所。而“黄帝崩,葬桥山”,可见此处之环境、地势必定异于一般,更能繁衍众多子孙,因黄帝陵在桥山头(地处“龙舌”中心位置,恰似龙口含珍珠,称“龙珠在颔”),而轩辕庙在桥山山脉尾(地处龙尾,称回龙顾祖)。黄陵胜境,驰名中外,桥山揽胜,意境无穷,而且有龙、虎、龟、凤瑞祥的山势,形神兼备,四周而围,因此造就五千年民族文化,为天下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共同朝拜的圣地,真是“千里之遥不怕苦,慎终追远朝拜来”。

     盘龙岗——回龙顾祖

     黄帝陵——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圣地,称天下第一陵。俗言:“入山寻水口,登穴看明堂。”在进入黄陵县路途中,看见山脉两边如狮、象把水口,中间更有一山阻挡,防止内中真气泄出,堪舆将其称为“金锁关”,内中必藏真龙,果然正是天下第一陵之圣地桥山——黄帝陵。

    

     人文初祖庙

     黄帝陵寝居于海拔944米的龙脉之上,后有山头(盘龙岗)为靠,以东有龙湾,西有凤岭,并以印台山(案山)为屏障,山下更有沮河由西北来,绕前而过向东南,形成桥山三面环水,玉带(沮河)绕金城,黄帝陵居北面南,偏东32度(兑卦)而且群山重叠拱抱,东西对称,山山环顾,左卫右护,天衣无缝。山岭古柏参天,古柏有82000余株,除天然生长之外,自唐至北宋以来,大部分为人工栽植至今,树龄均在千年以上。

     桥山如一条盘绕的巨龙(见附图),龙尾起自石山村,龙身与龙头盘绕而上即盘龙岗。巨龙仰首窥天,龙之下颔延及地面,北高南低向前伸出,龙口大张,汉武仙台犹如龙舌卷曲向上,黄帝陵正居处龙舌中心位置,宛如龙口含龙珠,称为“龙珠在颔”。更奇者在高仰之龙头两侧,各有一棵活着而无叶之千年以上古柏,恰似头角,当地人称之为“龙角柏”。而龙湾与凤岭恰似龙之前肢向东西伸展,因此桥山之状如盘龙腾空而游。而印台山之山脉延伸有如一只卧虎,虎尾在黄陵县西四五公里处,那里有老虎尾巴村,南山为虎头,前肢在虎头前东西平分,东肢爪为印台山,西肢爪为黄城塔,虎头平卧与桥山龙头相望,形成盘龙卧虎之天下第一圣地。

     龙脉——藏风聚气

     黄陵县以西地势较高,有一张家寨村,其山脉延伸形状犹似一只万年龟,历千载之沧桑,回首翘望盘龙岗。东边阳洼村与官庄村之山脉形成似凤展翅欲飞,头俯地,尾迤拖长鸣之状。龙为四灵之长,虎为兽中之王,龟为甲虫之首,凤为百鸟之魁;黄帝陵背有盘龙岗,面对卧虎山,东有凤长鸣,西临万年龟。瑞祥之物,层层而护卫,确实是一地灵人杰、人文荟萃之风水宝地。

     据庙前碑文记载,黄帝庙建于汉代,唐代置黄帝庙于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68年)移建于桥山东麓,就是现今之庙址了。其坐北向南偏西18度,三元风地观卦,同样以印台山(案山)为屏障,左右护砂亦层层包围,只是庙后无靠,应子孙不以祖业,而向外发展,成为一个大民族,因此亦是历代祭拜之庙。

    

     桥山龙脉全景

    

     轩辕庙全景

     中国人民喜爱山水,更将其以吉祥之动物为名称,因此有龙、虎、龟、凤祥瑞之山势,其实只不过是山脉之变化而产生之形体,以立向看前方出唇、有案山笔架为潮满之局,并有沮水之过堂如环带腰水,水去不知何方,正如地书云:“不见来源与去水,亿万资财不足夸,贵人朝堂代代传。”左、右、前方环山有力似粮仓,宾砂簇拥如文武百官侯列之气势,其地气孕育了优秀、刻苦耐劳、勤俭奋发的优秀民族。

     黄帝陵与黄帝庙地局之美,而且绵延、优秀,真是一大美局,有龙、虎、龟、凤四周而围成黄陵圣境,可说是山环水抱,形如八卦,犹似太极,自然之景观,意境变化无穷;站在桥山之巅,黄陵前陵区全景尽收眼底。

     据县志及现有的石碑记载,桥山黄帝陵墓早在殷商时代就有祭祀活动。那时,没有“陵墓”二字之称,只叫“坟”。战国时,秦国强大,区域不断扩大,坟也有了等级区别。秦穆公、秦惠公时,规定天子死后称陵,庶民死后只能叫墓。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墓设陵园”。汉代又规定“居陵旁立庙”。而汉代为了祭祀方便在桥山西麓建造了轩辕庙。

     唐太宗李世明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在长安东宫贤德殿即位,同年开始重修轩辕庙黄帝陵,历经两年施工,大历七年陵庙正式竣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