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愿我的学生前程似锦,大放异彩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愿我的学生前程似锦,大放异彩

    

    蒋有录培养研究生注重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他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多听学术讲座并积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感受学科前沿。蒋有录认为,为人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言传身教,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并鼓励其全面发展。这无论对他们今后的工作,还是人生都很有帮助。

    

蒋有录(左一)在指导学生

    蒋有录在教导学生方面很有心得,他让自己的学生每两周向他做一次报告,汇报近期学习成果。蒋有录用“鞭打快牛”4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教学方法,意思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要因材施教。他还通过小组讨论、英文学术交流等方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年来,他已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70余名。目前,指导在读研究生20名。指导的1篇硕士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论文,6篇博士和硕士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和“良师益友——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在毕业临行之际,蒋老师都会给每个毕业生留下临别赠言。学生毕业后,他关注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并鼓励他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在学生们的眼中,蒋老师对他们既爱又严。蒋有录最常跟学生说的就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自己的新观点”。他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抓得很严,每个研究生都很努力,所以蒋有录带出的研究生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创新能力也较强。在生活中,蒋有录非常关爱学生。为了学生们身体健康,他鼓励学生多组织体育活动,并为他们的体育活动提供支持经费。

    对于为师、为人之道,蒋有录教授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人师表以德为先,淡泊名利,才能激励学生报效国家、专心治学;为人师表以业为上,精益求精,才能带领学生敢于挑战、不断创新;为人师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充分发展;为人师表以苦为乐,持之以恒,才能鼓舞学生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以德为先,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言传身教,教育他们怎样做人。”蒋有录解释说。

    曾跟随蒋有录教授攻读硕士学位的2008级博士生刘景东清楚地记得,蒋老师经常对他们说3句话:“我们出来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每次出差,蒋老师都提醒随行的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要重视它”——每次研究生集体汇报项目进展时,蒋老师都提醒他们“态度决定一切”;“在学校犯了错误尚可以原谅,但在社会上犯了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每当有人犯了错误,蒋老师都提醒他们“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蒋有录的“以业为上”和精益求精,曾跟随他先后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学院青年教师刘华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她回忆说,2003年3月初,她撰写的毕业论文《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初稿交给导师蒋有录教授审阅。近十万字的论文交上去后,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竟然被蒋老师改得几乎每一页都面目全非,错别字乃至不正确的标点符号也“无一漏网”。她内心感到十分震撼……在此后3个月的时间里,刘华的论文先后被“动了5次大手术”,直至答辩并最终提交论文。该论文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在学业上对学生近乎苛刻的蒋有录在生活中却显得和蔼可亲,他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安排每个研究生的工作,激励学生发奋努力,因而深受学生的爱戴。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学院党委书记王德钊介绍,蒋有录在生活上非常关心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经常劝慰一些思想有波动的学生并与他们保持邮件联系。有一次在中秋节,蒋有录邀请了一些无法回家的同学到家里做客,并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吃月饼、拉家常,让学生们倍感家的温暖。

    蒋有录勤奋敬业,热爱自己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苦为乐,并教育学生献身石油事业。每年都要给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上一堂专业教育课,用石油人艰苦创业,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奋力拼搏的精神,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献身事业,以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为己任,很多学生都把这堂课定义为“改变人生的一堂课”。

    谈到荣誉和成就,蒋有录说:“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将来看见我的学生们在石油战线上大有所为,那才是我最高兴、最自豪的事!”

    【作者简介】

    

    钟宏,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2013级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现任大学生记者团秘书长、理学院新闻工作室主任。曾获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山东高校校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等荣誉。

    

    冯艳雯,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14级本科生。在校期间,曾获得“先进新闻工作者”“三星级志愿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获得2014—2015年度“文体特长奖学金”等荣誉。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始终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刘晨光

    刘晨光,男,1962年3月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工业催化学科带头人,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加氢技术专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石油学会理事,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石油学报》编委。多年来,刘晨光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9项,提出了重质油族组成分离和结构分析的新方法,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并写出多部石油化学教材和专著。公开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150多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公开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刘晨光还参与筹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重点实验室并担任副主任,并作为带头人,组建了30多人的重质油高效转化和清洁利用研究团队并被批准为200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该团队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973”项目2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2项,成为了国内著名、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重质油加工和清洁利用研究中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