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缩手反射肌肉收缩过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缩手反射肌肉收缩过程

    

    1.常用脑神经检查

    (1)三叉神经:①触诊双侧嚼肌检查三叉神经运动功能;②用棉签或大头针检查三叉神经上、中、下三支的感觉功能;③检查角膜反射:嘱患者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称为直接角膜反射。若刺激一侧角膜,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反射中枢:脑桥)。

    (2)面神经运动功能:观察双侧额纹、鼻唇沟、眼裂及口角是否对称。嘱做皱额、闭眼、鼓腮、露齿或吹口哨等动作,观察两侧表情肌变化。

    (3)舌下神经:做伸舌动作,观察有无伸舌偏斜、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2.运动功能检查

    (1)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检查时令患者做肢体伸屈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被检查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做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2)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检查时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以及伸屈其肢体时感知肌肉对被动伸屈的阻力做判断。

    (3)不自主运动:是指患者意识清楚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异常动作,多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表现为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

    (4)共济运动: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称共济运动。可做以下试验:①指鼻试验。嘱患者手臂外展伸直,再以示指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目重复进行。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②跟-膝-胫试验。嘱患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将足跟置于另一下肢膝盖下端,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小脑损害时,动作不准;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出现该动作障碍。③轮替试验。嘱患者伸直手掌并以前臂做快速旋前旋后动作,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④闭目难立征试验。嘱患者足跟并拢站立,闭目,双手向前平伸,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3.感觉功能检查

    (1)浅感觉检查:检查痛觉、触觉、温度觉。

    (2)深感觉检查:检查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复合感觉等。

    4.神经反射检查

    (1)浅反射:①角膜反射。详见三叉神经检查相关内容。②腹壁反射。患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完全松弛,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第7~8节)脐平(胸髓第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第11~12节)的方向,自外向内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反射中枢:胸髓第7~12节)。上、中或下部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但若腹壁过于松弛(老人、经产妇),过于肥胖或腹部膨胀时,可减弱或消失。③提睾反射。用竹签由下而上轻划大腿内侧上方的皮肤,同侧的提睾肌即收缩,使睾丸上提(反射中枢:腰髓第1~2节)。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第1~2节病损。④跖反射。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小趾跖关节处转向趾侧,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反射消失为骶髓第1~2节病损。

    (2)深反射:①肱二头肌反射。患者前臂屈曲,稍内旋,检查者以左手拇指置于患者的肘部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的左手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枢为颈髓第5~6节)。②肱三头肌反射。患者外展上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其上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反射中枢为颈髓第6~7节)。③桡骨骨膜反射。被检查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腕部,使腕关节自然下垂,以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可引起肱桡肌收缩,发生屈肘及前臂旋前动作(反射中枢为颈髓第5~6节)。④膝反射。坐位检查时,患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卧位检查时则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表现为小腿伸展(反射中枢为腰髓第2~4节)。⑤跟腱反射,又称踝反射。患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用左手扶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收缩,表现为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枢为骶髓第1~2节)。⑥霍夫曼(Hoffmann)征。反射中枢为颈髓第7节~胸髓第1节。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右手示指和中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他4指轻度掌屈反应则为阳性。⑦阵挛如a.髌阵挛:患者下肢伸直,医师以拇指与示指控住其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快速连续推动数次后维持推力。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发生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移动,意义同上。b.踝阵挛: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稍屈,医师一手持患者小腿,一手持患者足掌前端,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维持之。阳性表现为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而致足部呈现交替性屈伸动作,系腱反射极度亢进。

    (3)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①巴宾斯基(Babinski)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根部并转向内侧,正常时反应为趾及其他四趾跖屈,阳性反应为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②奥本海姆(Oppen-heim)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③戈登(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④查多克(Chaddock)征:用竹签划足背外侧时,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4)脑膜刺激征:①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做曲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强或颈强直。在排除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②凯尔尼格(Kernig)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达135°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③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吴锡平 李晓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