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台湾文学馆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台湾文学馆

台湾文学馆_大陆脚游台湾·宝岛各地

    也真巧,跟台南孔庙只有一箭之遥——中正路一号,便是另一座台南文化重镇——台湾文学馆。只是由于台南的旅游介绍中几乎不提台湾文学馆,就连台南地图上也不标明台湾文学馆,再加上一般的旅游者对文学馆没有太大兴趣,因此去那里的游客并不多。只有像我这样“自由行”而又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才前去那里参观。

    台湾文学馆跟孔庙截然不同,那是一座西式建筑,灰色的外墙里嵌着红砖,主楼顶部是半球形的。我注意到,与之相邻的台南市警察局大楼,也是同样风格、红灰相间的大楼。因为台湾文学馆原本是台南市政府所在地。1997年10月1日,台南市政府迁往新址,这里经过整修,成为台湾文学馆。然而,继续往前追溯,这座日式建筑兴建于1916年,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被台南市列为“古迹建筑”。当年,日本统治台湾,建造这幢西式建筑是作为“台南州厅”。那时候,“台南州厅”是台南州(今台南、云林、嘉义)地区的行政中心。另外,“台南市役所”(类似市政府)也在此办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里当然成为美军的攻击目标。1945年初,美国空军空袭台南市,燃烧弹命中“台南州厅”,大楼受损严重,只剩下空壳——外墙矗立原地,几乎成了废墟。

    此后荒废了4年。

    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大陆迁往台湾,原在上海的空军供应司令部迁至台湾,无处着落,便把荒废的“台南州厅”加以整修之后进驻。1969年4月7日,空军供应司令部把大楼移交给台南市政府。又经过一番整修,1969年9月30日,台南市政府迁此办公。

    当台南市政府在1997年把大楼移交给台湾文学馆的时候,这里进行了第三次大整修。考虑到这里邻近台南孔庙,为求建筑不至于过高而破坏整体景观,整修时只把遭到拆除的部分改建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的新建筑。

    2003年10月17日,台湾文学馆作为“旧建筑里的新生命”,开始接待参访者。据说,台南市的不少新人也来此,他们倒不是来品味文学馆的书香,而是拍婚纱照。在新人们看来,这幢富有特色的大楼历经百年而不衰,依然生机蓬勃,是一座漂亮的“吉屋”,象征他们的婚姻百年和好,青春永驻。

    我在大门口见到“国立台湾文学馆”的金字招牌。我当时脑海中闪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台湾文学馆会不在台北,却落户在台南?

    在筹办台湾文学馆的过程中,便曾经有过激烈的南北之争,分为“北派”与“南派”。“北派”以为,“出版社百分之八十都设在台北,大部分的学校及研究人员也都在北部”,因此台湾文学馆理所当然应当建在台北。然而,“南派”以为,“文学馆的设馆最早便由台南方面人士提议,且台南是台湾文学的发源地,是个文化重镇;台湾文学研究者有许多在南部,南部的几所大学对台湾文学更是非常重视。”此外,台南市政府慨然允诺,把市政府大楼让给台湾文学馆,表明了台南市政府对台湾文学馆的高度重视。这样,“南派”终于获胜,台湾文学馆落户台南。

    把一座市政府大楼变成一座文学馆,台湾文学馆显得十分宽敞。何况这座西式建筑那么典雅,仿佛营造了浓浓的文学气氛。

    沿着长长的回廊以及由回廊串起来的一间间展览室,我漫步于台湾的文学时光走廊。

    台湾的文学之路,没有大陆文学那么漫长,历史分期也跟大陆不同。这里依照时间顺序,把台湾文学分为“早期原住民”、“荷西”、“明郑”、“清领”、“日治”、“民国以来”六大时期。其中“荷西”、“明郑”、“清领”、“日治”,分别是指荷兰、明朝郑成功、清朝以及日本统治台湾时期。不言而喻,台湾文学史的分期,是按照台湾本身的历史进程而划分的。

    在台湾文学馆里,每一个文学时期,都展出代表性作家的照片或者画像,作家生平,代表性著作,有的还展出作家的手稿,甚至把台湾作家赖和的书房“搬”了进来。另外,还展出代表性的文学期刊,从17世纪沈光文的“东吟诗社”的诗刊,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台湾》杂志。可以说,这里浓缩着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台湾文学史,这里是一张坐标精确的台湾文学地图。

    对于我来说,在六个不同时期的展厅中,最有兴味的是“民国以来”的台湾文学。这一部分的展厅,也是整个台湾文学馆中占地最大、展品最多的。

    在观看“民国以来”的台湾文学展品中,有三位台湾作家使我倍感亲切。

    第一位引起我注意的是台湾旅美作家王蓝。当我看到熟悉的《蓝与黑》一书,尽管封面上没有标明作者的名字,我马上记起了王蓝。

    那是在1993年,正在美国洛杉矶的我,前去看望台湾老作家王蓝先生。

    王蓝住在一幢花园洋房里,年已古稀,穿一件花格子衬衫,显得颇帅。他是天津人,但讲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出语幽默。他很细心地亲自冲洗着茶具,为我沏茶。

    王蓝在台湾具有很高的知名度。1993年,正在美国洛杉矶的我,前去看望过他。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蓝与黑》,完成于1954年,出版后,在台湾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他赠我《蓝与黑》。我注意到,版权页上写明此书首印于1958年,到1993年已经是第34次印刷了。他说,大陆一家出版社表示愿意出版《蓝与黑》,但要作一些删节。对于此事他是否同意,尚在考虑之中……

    王蓝的客厅很宽敞,铺着粉红色地毯,四壁挂着一幅幅水彩画,那都是他的作品。客厅之侧,挂着台湾作家张佛千赠他的对联,内中有一句:“又写又唱又画。”王蓝不仅是作家,而且擅长唱京戏、绘画。他赠我《王蓝水彩画》(共三集),上面的作者简介印着他如下“头衔”:“台湾水彩画会会长;中华学术院哲士;国际笔会台湾笔会副会长……”

    我发觉长方桌上,凌乱地放着许多画页,上面斜放着一个红木镜框,一看,那是“加州华人写作协会顾问”聘书。他见我不解,说道:“这镜框的边很直,红木又硬,我用它作为裁画纸时的尺子!”说罢,朗朗大笑起来。

    他说,这几年,他和中国大陆文艺界的交往日渐增多。他拿出一本签名簿给我看,上面有许多中国大陆文艺界人士的签名,内中不少是京剧界人士。

    他酷爱京剧。他的水彩画除了画风景之外,便是画京剧人物。他的画,使我想起中国大陆画家关良的京剧画,俩人同是海峡两岸画京剧人物的高手。

    我问起他在美国的生活状况。他说,虽然他的《蓝与黑》在台湾进入畅销书之列,重印了那么多次,但是靠写书是很难在美国维持生活,生活来源是卖画。他的水彩画颇有名气,一幅画可以卖六七千美元。我后来注意到,在洛杉矶的不少华人家庭中,所挂的挂历,便是印着王蓝的画。

    台湾文学馆不仅展出《蓝与黑》的台湾版,还同时展出英文版与韩文版。

    另一位引起我注意的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台湾文学馆展出了她的照片与生平介绍。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林海音被誉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

    2007年12月,就在我来台湾之前,在美国旧金山丽思卡尔顿(Ritz-Carlton)酒店的一次聚会上,遇见林海音的儿子夏祖焯教授,他的父亲是台湾资深评论家何凡(夏承楹)。夏祖焯教授出身工科,是工程博士,却任教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及台北世新大学,教授近代欧美文学、近代日本文学、近代中文小说及散文、科技与人文、文学与电影等课程。1992年夏祖焯出版长篇小说《夏猎》,并于1994年获得了台湾的“国家文艺奖”。

    出身工科的他,如此酷爱文学,夏祖焯教授说,那是受母亲林海音的熏陶。

    夏祖焯教授说,林海音除了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贡献之外,还有“台湾文学的保姆”的美誉,因为林海音非常热情帮助培养文学青年,台湾作家黄春明、王拓、七等生、张系国、钟理和、钟肇正等,都曾经得到她的诸多帮助而走上文学之路。

    第三位引起我注意的是台湾作家梁实秋先生。因为我曾经多次访问他的夫人韩菁清女士,所以非常熟悉他的生平和著作。

    梁实秋,宽广的前额,深色边框眼镜,白发稀疏,总是笑盈盈的。一个脾气耿直而性格爽朗的人。在中国文坛上,他是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树。梁实秋出生于北京,原本是北京作家,而他的生命后期将近40年的时光是在台湾度过,以至人们习惯地称他为台湾作家。

    我敬佩梁实秋先生,是在于他“生前著作无虚日,死后文章惠人间”。

    梁实秋先生一生的文学丰碑,是花费37年光阴,独力译出全部莎士比亚剧作——37出莎剧,加上莎诗3卷,煌煌400余万字。1967年,他完成莎翁巨著中译之后,又以7年功夫译成100万字《英国文学史》,以及与此书相呼应的120万字的《英国文选》。

    他译《世界名人传》124册。他编英汉字典,从小学生用的,直至大学生用的,多达30多种。他编各式各样英语教材,也有几十种之多。

    他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对于西洋文学的精通,诚如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稔熟。他的散文,清丽,隽永,简洁,深邃,独具一格。他的《雅舍小品》,是他用真情实感写成的,在读者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他的《雅舍小品》不断地写下去,1973年出了续集,1982年出了三集,1986年出了四集。还出版《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秋室杂文》、《实秋杂文》、《实秋文存》。前妻程季淑死后,葬在美国西雅图槐园,他把心中的思念写成《槐园梦忆》……

    梁实秋先生如此多产,正是他勤奋笔耕一生的丰硕成果。

    我在台湾文学馆中流连忘返。在那里,我见到关于台湾文学馆不同业务组的介绍:

    研究组:文学发展、文学专题及台湾文学的研究、编译。

    典藏组:台湾文学文物之史料调查、搜集、建档、保存、修护以及复制。

    资讯组:台湾文学网站及全国文学资料库之业务。

    展览组:规划文学史料与作家文物的展示、陈列等事项。

    推广组:出版、人才培育、推广以及国内外馆际合作等工作,以文学活动进行国际与两岸的文化交流。

    在我的“台南自由行”之中,最有收获的是台湾文学馆之行。我建议每一位前往台南旅游的朋友,不妨到台湾文学馆去感受一下浓而不烈的文学气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