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过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过程

    

    由新制度首先产生在旧制度不太发达的国家这一规律所决定,新制度在诞生初期不可能迅速成为与旧制度相抗衡的力量,进而很快代替旧制度,这就决定了在新制度出现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旧制度中的统治阶级仍占据着时代的中心位置,新制度与旧制度将长期并存,竞争发展,新旧交替的过程必然充满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

    过去,我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冲破了世界资本主义阵线,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在苏联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的衰落。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该说十月革命后由于新的因素——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使得资本主义具有了过渡的性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标志着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解体,世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相互斗争的新时期。但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过渡不等于代替,因为资产阶级仍然占据着时代的中心位置。过去我们常常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时代的交替当作代替。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交替是一个并存和竞争的过程,而代替则是战胜后的替代。

    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国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在一国的被突破,并不表明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或走下坡路。诚如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整个封建主义的衰落一样。一种社会主义力量的兴起和整个资本主义力量衰落之间并没有时间上直接衔接的必然联系。胜利和灭亡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从历史上看,两种或多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封建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近代世界历史上就并存过不只一个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从时间上说还只有90多年时间。从发展趋势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强资本主义和弱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共存和竞争,而不能简单理解为直线式的一盛一衰之间的力量的竞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交替的过程,虽然由于社会主义首先产生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因而在矛盾斗争中还处于弱势方面,但同样由于客观规律使然,其发展势头在日益增强。社会历史阶段的交替决不是像人类代际交替那样短暂,不是以几十年,而是以上百年、几百年来计算的。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交替,从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算起,经过了大约300年。之所以经历如此之长的交替时间,正是因为,在开始交替的国家封建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腐朽的地步,如果封建主义已经高度发达,走到了尽头,那时将不可能再发生王朝复辟。事实正如邓小平所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为什么会发生王朝复辟呢?由于新制度是在旧制度的薄弱环节突破的,在那里旧制度还有一定发展余地,“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替也是一样,所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新制度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初生阶段由于本身的弱小,必然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才能走向成熟和强大。这也使新制度在诞生初期不可能迅速成为与旧制度相抗衡的力量,进而很快代替旧制度,在新制度出现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旧制度中的统治阶级仍占据着时代的中心位置。但是,由于新的社会制度代表着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无限生命力,因而尽管它诞生后会历尽艰辛,但终究会战胜旧制度。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实行了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轨,这典型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但在战胜国王以后,接着就出现了1660年的旧王朝复辟。一直到1688年,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稳定下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爆发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成立,经过了86年,中间交织着进步和反动、共和和帝制、革命的恐怖和反革命的恐怖、内战和外战、征服外国和投降外国,尤其动荡不宁。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来讲,从建立到成熟大体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资产阶级革命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需要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可想而知,更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诞生的过程中,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反复的斗争,但在当时是比封建制度先进的社会制度,代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方向,所以它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制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遇到斗争和反复,但它是代表当代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方向的,所以它最终也必将战胜现在还貌似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整个人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编译局资料室.考茨基言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社,1966.

    [3]范若愚,江流.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4]高原.科学社会主义[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8]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列宁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英]唐纳德·萨松.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基金课题:本文为刘昀献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风险和考验研究”(项目批号11&ZD068)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本篇载于枟理论学刊枠2012年第7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