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痰瘀互结致病论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痰瘀互结致病论

    

    痰瘀作为病理产物而同源相关,作为致病因素而依存互根、相互转化、共同消长,痰瘀互结而同病是痰瘀致病的最终结局,常存在于许多疾病之中。痰瘀互结初则属病理性产物,若未得到及时祛除,持久存在,则会阻碍人体气机,影响脏腑气血津液运行,终将变成新的致病因素,致病情加重,病机复杂,久痼难愈。其致病特点既有痰和瘀各自的致病特点,又有别于单一的痰或瘀致病。

    病因复合。痰瘀从病因属性来说,同属阴邪,同为内生有形之实邪,二者互结为患,同气相求,致病因复合叠加,再加之兼寒兼热,兼虚兼实之不同致病情复杂多变。

    病位趋深。痰瘀互结为病多是痰或瘀进一步发展所致,也标志着痰瘀进一步深在,病位加深,该证多出现于慢性病、老年病之中,中医学有“久病入络”之说,因此,多数医家认为,痰瘀互结致病病位在络脉,表现为盘根错结,属络病范畴。

    病机复杂。痰瘀本是脏腑气血津液失调的产物,但当二者生成后互结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时,更易致气血津液失常、阴阳失调、邪盛正虚、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多脏腑同病较为复杂病机之象。

    病势深重。由于痰瘀互结难解难化,且易形成邪盛正衰之势,病势易进难退,因此,临床常见痰瘀互结之证病势较之单一痰或瘀更为深重。如在疑、难、重、危病中常见痰瘀互结证。

    病证广泛。痰瘀互结停滞于体内,留滞于五脏六腑,外窜筋骨皮肉、四肢百骸,全身上下无处不到,证见多端。若阻滞清窍,则清窍失养,甚或兼加内风上窜,脑神受损,发为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甚至中风神昏谵妄,癫、狂、痫等证;若互结于心,则心脉不通,胸阳不展,形成胸闷胸痛等证;若停滞于肺,则肺失宣降,而见咳嗽、胸痞、肺胀等证;若互结于肝,则见胁痛腹胀,面青口苦,腹部青筋暴露如鼓胀等疾患;若痰瘀流窜经络,则见肢体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瘰疬、痰核或阴疽流注,甚或肢体偏瘫、口眼歪斜等证。

    病程缠绵。痰瘀互结形成之后,留滞于体内,具有黏滞难祛的特性,表现在临床上为病情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疑难杂症,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痰瘀互结本具有病因复杂,病位深,病机变化繁多等特性之故。

    治疗棘手。由于上述诸多痰瘀互结致病的特性,就决定了痰瘀互结证临床治疗的困难性。如许多疑难重危疾病,表现为痰瘀互结证,临床治疗需长期坚持,治疗周期长,诸多疾病有愈后易复发,治愈率低等情况。因此,如何提高痰瘀互结证的治愈率,已成为近年来诸多医家探讨方向和重点,本书亦通过痰瘀证探析,冀希望于能提高临床心脑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救万民于痛苦,则心愿足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