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差不多先生演唱会完整版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差不多先生演唱会完整版

    9.永远不要做“差不多先生”

    【厚黑真言】

    我当副科长,见各科员,看表册很认真,我说:“你们干的,全是笨事,我在外面,已经实际考察,何当是这一回事,诸君之工作,等于洗煤炭。煤炭之为物,沾些灰尘泥垢,还是能够燃烧,诸君偏要跳下河,洗得漂漂亮亮来烧,劳则劳矣,未免太冤枉了。”洗煤炭者,小职员之工作也,上级长官则不然,他坐在办公室内,凭他脑中幻想,发出一种文告,不问民间办得到,办不到,勒令实行,违者严行惩处,课其终效,恰是王壬秋所言:“贻笑而长奸。”

    【厚黑妙用】

    小职员的办事认真谨慎、力求“准确”与上级长官的凭空幻想、只求“差不多”的不同的做事风格,决定了他们所制定的文告是否具有可行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人格特征。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差不多”误区中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问自己几次“我是否是抱着‘差不多’的心态做事呢?我注意到每个细节了吗?”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疏忽大意往往酿成大错。

    周总理经常告诫从事外交工作的同志和接待人员尽可能地考虑到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预见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一类字眼。

    有一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恩来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他问:“今晚的点心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糟了,周恩来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1971年10月10日,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来华访问,中国方面安排他到广州参观。在广州宴请塞拉西皇帝之前,周总理照例先去检查了一下宴会厅的布置。结果发现我方工作人员把人家的三色国旗挂倒了,他马上批评有关人员,改了过来。避免了一次外交失礼。

    德国人以讲究精确而闻名于世,他们哪怕在墙上钉一幅画也会拿尺子量,以确定钉子的具体位置。而中国人做事却常常抱着“差不多”的心理。不知你想过没有,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顾客、给公司带来什么后果呢?

    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先生就写了一篇《差不多先生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差不多”先生的心理。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头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到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了个死后的法号,叫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的人都拿他做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几十年过去了,国人的差不多心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而是依旧普遍存在。“差不多”反映出来的是,没有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没有更高目标的风气。

    为什么国产的外国品牌轿车与原装的差距那么大呢?原因就在于“差不多”心理的影响,国内的员工做什么事都是差不多即可,而不会严格按执行标准来操作。日本车之所以质量过硬,就在于他们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的员工在每一道工序上,都是做得百分之百的标准。

    消灭“差不多”心理,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系统,并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有时候,我们缺的不是一流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流程、理念,而缺的是消灭“差不多”心理的决心。只要下了这个决心,在全民族中培养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风气,就一定能与“差不多”先生离得远远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