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造影剂肾病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使用造影剂48h内发生的排除其他原因的急性肾功能损害,通常以血清肌酐(Cr)上升44.2μmol/L(0.5mg/dl)或较基础水平升高超过25%为诊断标准。血肌酐通常于造影后24~48h升高,于第3~5日出现高峰,于第7~10日恢复至正常水平。现造影剂肾病已成为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病因。造影剂按渗量不同造影剂可分为3类: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高渗性造影剂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风险高,低渗性造影剂风险高于等渗性造影剂。此外造影剂剂量越大(>100ml),肾病的风险也越高。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选择等渗或低渗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并尽量减少造影剂用量。慢性肾功能不全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增加,是造影剂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当Cr≥106μmol/L(1.2mg/dl)时,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开始增加,且与Cr升高成正比。造影前SCr为 176.8μmol/L(2.0mg/dl)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为20%。造影前Cr为442μmol/L时,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高达90%。造影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效应、肾髓质缺血性损伤和肾小管梗阻是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临床表现】

    1.造影剂肾病通常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80%),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2.注射造影剂后出现一过性尿检异常如颗粒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轻度蛋白尿等,以及尿渗透压下降、尿酶升高、尿糖、尿钠排泄增加。

    3.停药后肾功能渐恢复。

    【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 尿沉渣镜检可见颗粒管型及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功能检查可有尿NAG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升高,少量蛋白尿、尿蛋白谱示小分子蛋白比例升高,尿渗透压下降等。

    2.肾功能 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3.B超 双肾大小正常或增大。

    【诊断】 造影后Cr较造影前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44.2μmol/L(0.5mg/dl),并排除其他可能造成肾功能减退的因素后,即可诊断造影剂肾病。

    【治疗】 确诊后根据肾功能不全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血液净化。

    1.对症支持治疗 原则同其他原因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处理,维持容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2.血液净化治疗 由造影剂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中有0.44%~25%需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出现严重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容量负荷过重、尿毒症症状和临床表现是急诊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指征。但对于高危患者主张早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