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版画大家彦涵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版画大家彦涵

    版画大家彦涵

    彦涵(1916—2011),原名刘宝生,江苏东海人。著名艺术教育家、版画家,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img142

    刘宝生家境贫寒,靠家里借债和亲友的帮助,才上了新浦普爱小学。此间他开始临摹年画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里的插图。小学毕业后,他入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初中部就读。1935年,在亲友的资助下,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

    他在杭州艺专期间学习异常刻苦,不仅接受了现代美术的系统训练,而且积极地投入到进步思想的宣传中去。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时任学生会主席的刘宝生组织成立抗日救亡宣传队,发动两次学潮,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支持林风眠校长的同时打击了学校中的保守势力,而且鼓励一部分同学走出校门,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战线上。

    1938年夏天,刘宝生迈出了人生中决定性的一步,他徒步11天、800华里,秘密地来到了延安。从此,他在人民革命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不久,他又跟随八路军开赴山西太行山抗日前线,在太行山的四年时间,刘宝生开始以战士与画家的双重身份投身战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使用笔名——彦涵,从此正式改刘宝生的名字为“彦涵”。

    img143

    

    抗日战争时期彦涵创作的版画

    1943年,彦涵又从前方回到延安。彦涵在延安面对“大生产”运动和“民主改革”的现实,凭借着对时代的敏感性,他觉察到了一种不同于战争环境的民主力量。在此期间,彦涵将解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了他的创作主题中去。继太行山的“新年画”之后,彦涵第二次进入了“新年画”的创作高潮,开创了“解放区木刻”的典型风格。经过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后,许多痛苦的记忆使他终生难忘,那些极度痛苦的画面与眼神使彦涵刻骨铭心。正是经历了这样残酷的现实,才使得彦涵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含义。彦涵那些直接表现与日本法西斯正面作战的作品,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它们是由鲜血与烈火所铸就的钢铁长城。这些作品所具有的世界性历史价值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新中国成立后,彦涵随部队进入北京,曾复制了一批解放区的新年画,传播到城市,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他还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了《百万雄师渡长江》的浮雕构图。

    img144

    

    彦涵创作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设计图(1953年)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彦涵巨大的创造力又一次显现了出来,他的绘画主题再一次发生了惊人的巨变。他的作品主题逐渐趋于和平,他时常说自己是一个幸存者,越发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2006年,彦涵创作了油画《方正昭示棱角分明》,90岁高龄的彦涵说道:“也只有到了我这个年龄,我才有资格去画它。”这张画就是彦涵的自我写照,也是他一生光明磊落的证明。

    据统计,彦涵共创作了八百多幅木刻,画了两百多幅中国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表达出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曾经说过:“是家乡的山水哺育了我,是人民培育了我,是祖国给了我施展才华的天空,我将用我的笔永远为家乡、人民和祖国作画。”

    2002年,连云港市政府在连云港市为彦涵建立了第一座彦涵美术馆,2006年,又在新址上重建了现代化的彦涵美术馆。此馆已成为彦涵作品的收藏中心、陈列中心和研究中心,也是其他美术工作者展览作品和学画后辈汇报、展出作品的理想场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