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

    

    【证象】 痰饮:小半夏汤证而见头目眩晕,心悸不宁。

    【证质】 饮停胃中,饮而上逆。

    按:饮停胃中,胃失和降,浊阴上逆而致本方证。患者心下痞满,有振水音,常感恶心,泛泛欲呕,或卒然呕吐,呕吐多量稀涎清水,或头目昏眩,心悸不宁等证。凡此种种,皆由胃中停饮,饮邪上逆所致。

    【证治】 化饮降逆,导水下行。

    【证方】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图11-11):

    

图11-11 小半夏加茯苓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药3味,以水7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渣。分2次温服。

    按:方中小半夏汤和胃化饮,降逆止呕;加茯苓化饮之力更强,兼有导水下行和宁心安神之功。

    【类证辨析】 见小半夏汤证。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幽门水肿,梅尼埃综合征,妊娠恶阻,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呕吐等症。

    【现代研究】 本方具促进肠胃蠕动作用,抑制肠胃平滑肌兴奋而起止呕作用等。

    【医案选例】

    (1)姜某,女,33岁。1986年5月3用来诊。呕吐1年余,或在饭前,或在饭后,或进食即吐,或夜间而呕,发作无时。吐物或为未尽消化之食物,或为清水痰涎。曾于哈市医院作多项检查,除轻度胃下垂外,未见其他异常,被诊为神经性呕吐,但中西药物屡用乏效。刻诊:体素瘦弱,面色苍白,纳减,体倦,头晕心悸,脘腹部痞闷不舒,中下腹时肠鸣,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证属胃失和降,痰饮内停。治宜降逆和胃化痰,拟小半夏加茯苓汤治之。

    半夏30克,生姜25克(切片),茯苓20克(半夏温水浸30分钟后,合诸药共煎)徐服。

    药下呕吐即大为减轻,仅进5剂,呕吐肠鸣诸证悉之。

    (李 华医案)

    (2)格桑某某,女,30岁,牧农。患者饮食生冷诱发胃脘痛。1973年今9月12日来诊。证见:胃脘痛,打呃,吐清水痰涎,畏寒,痛时喜温熨按,食欲减退,吞酸嗳气,口不渴喜热饮,舌苔白,脉微沉紧。此为过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不振,寒邪犯胃所致。治宜温胃散寒,祛痰止痛,引水下行。处方:

    半夏40克(先煎半小时),茯苓30克,生姜30克。

    二诊:9月16日,服药4剂后,诸症全部消失而愈。为巩固疗效,继服2剂,病情稳定。追访5年未复发。

    (王子德医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