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乞丐服曾经是时装(古代也有“奇装异服”)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乞丐服曾经是时装(古代也有“奇装异服”)

    

    中国古代的冠服制度,从周代开始完善,有数千年的历史。既然能够凭借服装来划分等级,那么无论哪一个王朝,都希望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化的服饰制度。这对于礼教和统治都是有利的。而中国的百姓,对于所谓的“规矩”,习惯了以后,也不敢去轻易破坏。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国家对人们的控制力减弱的时候,最先出现变化的,又往往是服饰。这也是人们本性里,对于求新求异的一种渴望。即使在现代,喇叭裤的流行,难道不能说是一次“服装革命”吗?

    当然,这样的变化,自然会引起“正统人士”的不满,在古代,把这种在服装上求新求异的现象称为“服妖”。这种不同于传统服饰发展的社会新风尚,以时代性、流行性以及个性为其内在特征,被认为是不祥的亡国之兆。

    在明清两代,“服妖”的现象十分显著,男人喜红装,有很多的王公贵族把穿“乞丐装”当做时尚,层出不穷,人们也见怪不怪。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推翻了蒙古族的那些衣冠制度,回归“汉化”,他在衣服的面料、样式、尺寸、颜色上都做了规定,“中心思想”就是要做到“贵贱有别,服饰有等”。比如明法典规定,只有王公贵族、官员,才能使用锦绣、绫罗等面料,普通百姓只能用绸和素纱。朱元璋是轻视商人的,士农工商,商人排在“老四”,所以只能穿绢和布。并且,朱元璋对于服饰的管理非常严格,制裁起来毫不手软,当时有百姓不许穿靴的禁令,据史料记载,曾经有38位南京市民,就因为违反了这条禁令而被充军发配了。

    不过,到了明朝中期,出现了小资的苗头,城市的繁荣,让人们对“美的追求”蠢蠢欲动。各种衣服也开始打擦边球,来伸张自己的独特个性了。当时有一首根据宋诗“篡改”的诗写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真实的情况是,江南一些城市的读书人,用红丝束发,嘴唇涂着红色的脂膏,脸上抹着白粉,还点缀着胭脂,身穿红紫颜色的衣服,远远看去,宛如丽人。这也就是对传统的反叛,成了所谓的“服妖”了。

    明代的“服妖”争奇斗艳,主要还在于底层民众,凸显了城市繁荣后,商业社会的一种特质。而在清代,却有一场贵族子弟发起的以“寒乞”为时尚的“服妖”运动,后世研究说,正是由于满清王朝的服饰让一些王公贵族感到不满,所以,他们竟宁愿穿乞丐装来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

    近人李孟符在其《春冰室野乘》中记载,从光绪中叶以来,京城的王公贵族“皆好作乞丐装”。他亲眼见到一个王府的贝勒,竟然把煤灰抹在脸上,“袒裼赤足,仅着一犊鼻裤,长不及膝,秽黑破碎,几不能蔽其私。脚蹑草履,破旧亦如之”,跟随这个“乞丐”后面的侍从,竟有“戴三品冠者”。经过打听,才知道这种以寒乞为时髦的“时世妆”,已在京城的贵人中间流行很长时间了。

    也许,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服装制度关系着礼教风俗。但换一个角度来想,物极必反,当人们经历长时间的压抑后,必然有求新求变的渴望,恐怕这正是人性的基本规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