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小胶质细胞吞噬神经元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胶质细胞吞噬神经元

神经细胞的结构_有无限更新能力的

    3.神经细胞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神经细胞呈现三角形或多角形。

    (1)神经元

    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其结构上大致可分成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突起由细胞体发出,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树突较多,粗而短,反复分支,逐渐变细,它可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一般只有一条,细长而均匀,中途分支较少,末端则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轴突往往很长,且其直径较为均匀,它将冲动从胞体传向终末。

    img79

    

    神经元的结构

    在轴突发起的部位,细胞体常有一锥形隆起,称为轴丘。轴突自轴丘发出后,开始的一段没有髓鞘包裹,称为始段。由于始段细胞膜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密度最大,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最低,即兴奋性最高,因此动作电位常常由此首先产生。轴突离开细胞体若干距离后才获得髓鞘,成为神经纤维。人们习惯上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纤维与无髓纤维两种,实际上所谓无髓纤维也有一薄层髓鞘,并非完全无髓鞘。

    细胞体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直径仅5~6微米,大的可达100微米以上。突起的形态、数量和长短也很不相同。一般神经元的细胞体越大,其轴突越长。

    (2)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中还有数量众多(几十倍于神经元)的神经胶质细胞,如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施旺细胞等。但是,各种神经胶质细胞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img80

    

    神经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有:

    其一,支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交织成网支持着神经元的胞体和纤维。

    其二,绝缘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和施旺细胞分别构成中枢和外周神经纤维的髓鞘,使神经纤维之间的活动基本上互不干扰。

    其三,屏障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的部分突起末端膨大,终止在毛细血管表面(血管周足),覆盖了毛细血管表面积的85%,是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四,营养性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产生神经营养因子,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生存。

    其五,修复和再生作用。小胶质细胞可转变为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因衰老、疾病而变性的神经元及其细胞碎片。星形胶质细胞则通过增生繁殖,填补神经元死亡后留下的缺损,但如果增生过度,可成为脑瘤发病的原因。

    img81

    

    神经细胞的结构

    其六,维持神经元周围的K+平衡。神经元兴奋时引起K+外流,星形胶质细胞则通过细胞膜上的Na+-K+泵将K+泵入到胞内,并经细胞间通道(缝隙连接)将K+迅速分散到其他胶质细胞内,使神经元周围的K+不致过分增多而干扰神经元的活动。

    其七,摄取神经递质。哺乳类动物的背根神经节、脊髓以及自主神经节的神经胶质细胞都能摄取神经递质,因此与神经递质浓度的维持和突触传递有关。

    知识小百科

    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元按照用途分为3种:输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连体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接收、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实现信息交换的。

    输入区就一个运动神经元来讲,细胞体或树突膜上的受体是接收传入信息的输入区,该区可以产生突触后电位(局部电位);整合区始段属于整合区或触发冲动区,众多的突触后电位在此发生总和,并且当达到阈电位时此处首先产生动作电位;冲动传导区轴突属于传导冲动区,动作电位以不衰减的方式传向所支配的靶器官;输出区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则是信息输出区,神经递质在此通过胞吐方式加以释放。

    img82

    

    神经细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