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晋)陶渊明《移居》其一  

    【翻译】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链接】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陶渊明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八十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陶渊明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练。有《陶渊明集》传世。

    《移居》诗

    陶渊明的《移居》诗共两首,写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义熙四年,陶渊明在上京的居所失火,陶渊明只得栖身船上。一年多以后,移居浔阳郊外的南村,写下了这两首诗。他借移居之乐来表达自己朴素的人生理想。

    原文:

       移居(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翻译:

    早想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知道这里住着不少心地淳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这是作者写搬家以后和知心朋友朝夕欢叙的情景。

       附: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