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重赠卢谌①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重赠卢谌①

    

    刘琨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赏 析

    刘琨乃一代豪杰,兵败后曾投奔段匹磾,后因事受段匹磾猜忌,遭到拘禁后知道没有生还的希望,想到张良、陈平等古人,遂写诗激励卢谌。然而卢谌才志平平,并未体会刘琨的诗意,只以普通之词酬和。于是,刘琨重新写了这首诗歌赠给卢谌,也抒发其报效国家、上阵杀敌的抱负和被拘禁后无法施展的悲痛。

    诗歌开篇便将卢谌比作美玉。楚人卞和曾在荆山找到璞玉,即著名的和氏璧。美玉象征一个人的美好品质,诗人以此来比喻卢谌才质甚高,但同时也是在说自己有纵横之才,希望借卢谌之口告诉段匹磾,愿意和他一起共佐王室。接下来诗人以姜太公、邓禹、陈平、张良、五贤、管仲自比,希望段匹能像那些明主一样不问“党与仇”,识得贤才,共创一番事业。诗人也以此激励卢谌劝诫段匹放过诗人。但是他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旋即就自己否定了这一切,“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诗人虽然希望自己可以像姜太公等人那样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但是现实却是被拘禁在牢狱里,对生死都无能为力,饱含无可奈何之意。谁说圣人因为达节知命而能够没有忧愁呢?孔子那样通达事理的圣人尚且因为麒麟被捕杀而感到忧愁,何况是普通人呢?诗人是为国家未来前途而担忧,为自己不能为国家尽力而忧愁。功业未立,时光流逝,转眼已是暮年。时间快得就像浮云一样。在朝不保夕的牢狱日子里,诗人想得更多,他还想建立功业,而不是苟且偷生。但是世事艰难,诗人只能作最坏的打算。红色的果实被大风吹落,繁盛的花儿在秋天凋谢,一生戎马的诗人被关在牢房中,壮志未酬,这是何等的辛酸。“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他虽有济世之才,但艰难的时势,把他逼上车翻马仰的狭路,断送了他的事业。诗人最后发出感叹,自己经历失败之后变得如此软弱无能,就好像经过百次锻炼的钢变成可以绕指的柔软之物。这是只有真正经历生死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无奈与悲凉。英雄末路之悲、失志之痛真切强烈,可感可泣。

    这首诗风格悲壮,慷慨激昂,是英雄在将死之前的哀鸣,读来只觉无限凄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