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辞退琅威理_李鸿章的事迹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辞退琅威理_李鸿章的事迹

    辞退琅威理_李鸿章的事迹

    1888年,北洋海军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对军队的管理做了系统规定,例如巡历制度。当时,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展示中国的国力以及保护海外、特别是南洋的华人华侨的决心,当然,海战训练自然是主要目的。然而,第一次巡历期间,就发生了一件对北洋海军日后发展产生致命影响的事件——撤旗事件,此事造成北洋总教习琅威理辞职。

    琅威理,1843年1月19日出生于英国,1906年12月15日去世。他14岁进入皇家海军学校,16岁入大英帝国海军实习,历任准尉、少校。

    1862年,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受恭亲王奕訢的委托,前往英国购买军舰。1863年,阿思本率领舰队到达中国,年仅20岁的琅威理即在舰队服役。但由于阿思本拒绝接受中方官员的命令,而清政府不承认阿思本的特权,结果后者宣布辞职并带领舰队返回英国。回国后,琅威理继续留在海军服役。

    光绪五年(1879年),琅威理受雇为清政府在英国订购蚊子船四艘(“镇东”“镇南”“镇西”“镇北”)来华,于十月初六抵达大沽口。李鸿章对其极为赏识,意欲将其留用。

    1879年,李鸿章委托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海军部访觅顾问人员,曾纪泽便推荐了琅威理。琅威理表示来华任职需满足三项条件:第一,须有调兵权;第二,须向英国海军部请假并获允准;第三,中国方面须与英国海军部商妥,在华服务年限计入海上服役期,不能影响他在英国海军中的升迁。()

    经过三年的交涉,1882年秋,琅威理中校以副提督衔,任北洋海军总查一职,负责北洋海军的组织、操演、教育和训练。1884年8月,中法战争爆发后,琅威理因英政府宣布局外中立而回避去职,请假回国。1885年,清政府组建海军衙门,李鸿章又电请琅威理回华复职。

    1886年1月,琅威理应邀重返中国。因他已升任英国海军上校,故月薪增至700两白银。7月,琅威理随北洋水师出国访问,8月停靠日本,由于“长崎事件”爆发,北洋水兵5人死亡、44人受伤、5人失踪。琅威理认为此时北洋海军实力远胜日本,故力请对日开战,但李鸿章犹豫了。琅威理在醇亲王阅兵后受到了封赏,所以,在北洋海军的正式公文中,他的头衔全称是“会统北洋水师提督衔二等第三宝星琅威理”。

    1888年12月17日,清政府组建了北洋舰队,以丁汝昌为提督,林泰曾为左翼总兵,刘步蟾为右翼总兵,琅威理则担任副统领。因丁汝昌出身于陆军、不懂海军,故多年来由琅威理负责北洋的日常工作。所以,他一直希望全面控制舰队。许多舰员对他的严厉的英式管理也颇有怨言,为此,琅威理几度打算辞职回国,直到1890年3月,矛盾终于激化。

    1890年2月24日,舰队抵达了香港,提督丁汝昌率“致远”“济远”“经远”“来远”4舰前往南海操练。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左翼总兵林泰曾、右翼总兵刘步蟾率“定远”“镇远”“超勇”“扬威”等战舰进入香港进行维修。丁汝昌离开后的第10天即3月6日,刘步蟾命令将提督的黄灰黑蓝红五色旗换为总兵的黑绿红的三色旗。

    琅威理见状,立刻责问:“提督不在,我是副职,为何撤下提督旗?”刘步蟾平时就对琅威理有些看法,再加上身居高位,因此冷冷地回答道:“按海军惯例,应当如此!”琅威理认为这是刘步蟾对自己的侮辱,因此致电李鸿章,问李鸿章自己到底是什么位置。

    李鸿章在给林泰曾的回电中说:《北洋海军章程》中没有明确规定总查应该升什么旗,为了与海军提督有所区别,特制四色长方旗吧。

    6月份,丁汝昌、琅威理率舰队游历了东南亚的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后,前往天津与李鸿章面谈。此时,李鸿章明确主张:刘步蟾的做法是对的,北洋海军只有一名提督、两名总兵,提督走了自然要由总兵带队。琅威理闻听,当即提出辞职,李鸿章接受了他的请求。

    在这一问题上,李鸿章的做法有待商榷。当时的北洋海军“闽人结党”的风气非常重。北洋海军的军官大多出自福建船政学堂,大多数是福建人,对于外省人既已非常排斥,更何况是外国人。另外,琅威理是一位治军非常严格的军人,身处中国这样一个“人情国度”(当时我国军中习气颇为堕怠,因此经常与外籍教练的严格管理产生冲突)中,许多时候,不自觉中就得罪了人。琅威理走后,虽然北洋海军又请了两个英国人、四个美国人、四个德国人来帮忙,但这些人在威望和能力上根本无法与琅威理相比。因此,北洋海军在军事训练、对西方先进军事理念的吸取上不够彻底,甚至日渐松懈和落后。军官上岸买房子置地,甚至搞起了房地产,北洋海军的基地周边房价被北洋海军军官控制。士兵则嫖娼、赌博、骚扰百姓。为此,赫德对金登干说:“琅威理走后,中国人自己把海军搞得一团糟。琅威理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也没有能好好利用他。”

    其后,中英两国为琅威理一事产生了纠葛。11月4日,英国政府拒绝李鸿章另聘英国人担任海军顾问的请求并撤回部分在华雇员,同时宣布不再接纳中国海军学生。

    琅威理离开后,北洋舰队训练日益松弛,军纪每况愈下。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同年11月13日,清政府命赫德传谕琅威理迅即来华,以备任用,并选募洋员,酌带回中国。但英国外交部认为在未得到中国的明确允诺之前,琅威理不能动身来华。此后,琅威理终未再得到来中国的机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