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心脏的构造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脏的构造

    第二节 心脏的构造

    一、心纤维性支架

    心纤维性支架(心骨骼)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是心肌纤维和心瓣膜的附着处,在心肌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作用。人的心纤维性支架随年龄的增长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钙化,甚至骨化。

    纤维性支架包括:四个瓣纤维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环)、左纤维三角(位于主动脉瓣环与二尖瓣环之间)、右纤维三角(位于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和主动脉瓣环之间)、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和瓣膜间隔等。

    二、心壁

    心壁很厚,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三层组成。

    (一)心内膜

    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组成,其内皮与大血管内皮相连续,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内皮下层较薄,由细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少量平滑肌;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小血管和神经。在心室,心内膜下层中分布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浦肯野纤维。

    (二)心肌层

    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肌层在心房较薄,心室较厚,左心室最厚。心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大致排列为:内纵行、中环行和外斜行三层,心肌纤维多集合成束,肌束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实的支架结构,称心骨骼,其包括室间隔膜部、纤维三角和纤维环。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于心骨骼,两部分心肌不连续。

    (三)心外膜

    即心包膜的脏层,为浆膜,其表面为间皮,间皮下面为疏松结缔组织。心外膜中含有血管、神经,并常有脂肪组织。心包脏层和壁层之间为心包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利于心脏搏动。患心包炎时,两层可发生粘连,以致心脏搏动受限制。

    (四)心瓣膜

    在心脏的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分别有房室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统称为心瓣膜,是心内膜突向心腔形成的薄片状结构,与心骨骼(skeleton of heart)的纤维环连接。心瓣膜表面为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基部含平滑肌纤维和弹性纤维。

    心瓣膜的功能阻止心房和心室舒张时血液逆流,疾病侵犯瓣膜时,其内胶原纤维增生,致使瓣膜变硬或变形,有时还可造成瓣膜的粘连,使瓣膜不能正常的关闭和开放,影响血液循环。

    三、心间隔

    心间隔把心脏分为容纳动脉血的左半心和容纳静脉血的右半心,它们之间互不相通。

    (一)房间隔

    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由两层心内膜中间夹心房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其薄弱处为卵圆窝。

    (二)室间隔

    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可分为两部分。上部称为膜部,为结缔组织结构;下部称为肌部,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三)房室隔

    位于右心房与左心室之间,为房间隔和室间隔的过渡、重叠区域。

    四、心脏传导系统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其功能是发生电冲动并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节律舒缩。

    1.窦房结 窦房结又称起搏细胞,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

    2.结间束 结间束位于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分为前、中和后结间束三条。

    3.房室结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的稍上方)心内膜下层。

    4.房室束 房室束向前下行于室间隔膜部的前下部心内膜下层,在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

    5.右束支 沿室间隔右侧缘下行到达隔缘肉柱进入前组乳头肌底部,后延续为浦肯野纤维。

    6.左束支 走行于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通常分为两支,后延续为浦肯野纤维。

    7.浦肯野纤维 浦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s)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末端与心肌相连。浦肯野纤维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导致所有心室肌纤维同步舒缩。

    五、心脏血管

    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回流的静脉血绝大部分经冠状窦汇入右心房,一部分直接流入右心房,极少部分流入左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本身的循环称为冠状循环。

    (一)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在肺动脉干与左心耳之间,走行于冠状沟,然后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在心下缘处进入后室间沟与后室间支吻合;旋支沿左侧冠状沟绕至左心室后方,沿途发出分支至左心房和左心室(主要在侧壁)。约有10%的人旋支可到达房室交界,并发出房室结动脉。有40%的人,其窦房结动脉来自旋支。

    2.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的右冠状动脉窦,行于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再沿冠状沟右行至心脏后面房室交点,分为两终支:一支沿后室间沟下行,在心尖附近与前室间支吻合,称为后室间支。一支沿心下缘左行,称为右缘支。分布于右心室和右心房,室间隔的后1/3、左心室后壁、窦房结和房室结。

    (二)心脏静脉

    心脏的静脉血液有三种途径回流。

    1.冠状窦及其属支 冠状窦收集全部心肌静脉血将其导入右心房,冠状窦位于心膈面,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从左心房斜静脉与心大静脉汇合处作为其起点,最终注入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其内有一个半月形的瓣膜。冠状窦起始部的壁较薄,而大部分冠状窦壁比一般静脉壁厚,其表面由左、右心房来的薄层肌束覆盖,有类似瓣膜的作用。当心房收缩时,肌束的收缩能阻止血液流入右心房;当心舒张时,可使血液流入右心房。冠状窦的主要属支有:①心大静脉:在前室间沟,伴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上行,斜向左上进入冠状沟,绕心左缘至心膈面,于左心房斜静脉注入处移行为冠状窦。心大静脉借其属支收纳左心室前面,右心室前壁的小部分,心左缘、左心房前外侧壁、室间隔前部、左心耳及大动脉根部的静脉血。②心中静脉:起于心尖部,伴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上行,注入冠状窦的末端。收纳左右心室后壁、室间隔后部、心尖部和部分心室前壁的静脉血。③心小静脉:起于锐缘,接受锐缘及部分右心室前、后壁的静脉血,在冠状沟内,伴右冠状动脉向左注入冠状窦右端或心中静脉。

    2.心前静脉 起于右心室前壁,可分1~4支,向上注入右心房。

    3.心最小静脉 自心壁肌层的毛细血管丛开始,可直接注入心房或心室,主要注入心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