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基础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基础

    第三节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会计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基本假设的特征

    会计的基本假设也称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对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合乎情理的判断,而形成一系列不需要证明就可以接受的假定前提。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总结后形成的,是进行会计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是企业和有关单位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会计的基本假设具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会计假设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是在现实社会和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是对会计工作规律性的总结。一旦其依存的条件发生变化,基本假设也会发生变化。

    (2)难以正面证明性。凡是假设都不能对它本身做直接的验证。

    (3)独立性。每一个假设都是独立的命题,不会相互矛盾和冲突。

    (二)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

    会计基本假设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与货币计量四项。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活动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是对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所做的限定。会计主体假设是为了明确会计人员的立场。

    会计主体应是有能力拥有经济资源,承担经济义务,实行独立核算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业或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经营组织);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内部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典型的会计主体是独立核算企业,企业会计是核算企业主体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核算企业的投资者或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也不核算其他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纳税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主体一般应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独资和合伙企业所有的财产和债务应视为所有者个人财产延伸的一部分,独资和合伙企业在业务上的种种行为仍视为其个人行为,独资和合伙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独资和合伙企业都是会计主体。在会计处理上要把企业的财务活动与所有者个人的财务活动严格地区分开。

    会计主体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凡是符合税法纳税范围的,该会计主体作为纳税主体:如该会计主体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不属于纳税范围的,则该会计主体不是纳税主体。多数情况下,会计主体是纳税主体。从纳税的角度看,会计主体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它是符合税法的纳税范围的,该会计主体作为纳税主体;如果该会计主体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不属于纳税范围,则该会计主体不是纳税主体。

    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也叫继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没有明显的证据,则就应认为其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持续经营假设是对会计主体活动的时间范围无限延伸所做的限定。主要是为了解决资产评估,费用分配等会计问题。每个企业在市场剧烈竞争中都可能遭遇破产清算,但只要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它近期可能出现破产或清算,就应假设该企业是持续经营的。否则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准则就会丧失存在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持续经营前提,才能以历史成本作为企业资产计价的基础,才能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能够给会计主体带来经济效益,长期资产的价值才能分期转为费用。

    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基本原则都是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上的。企业应在持续经营前提的基础上来设计和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固定资产应按原始价值入账,固定资产的价值应按其使用年限分期摊入成本,应付账款按原来的规定条件偿还。

    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期间,分期提供有关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它是对会计主体活动的时间范围划分为若干期间的限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时间上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或个人都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能等到生产经营过程结束后再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适应这种需要,就要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各个会计期间。所以,会计分期假设的提出是由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决定的。

    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称为“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与日历年度相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此外,企业把季度和月份也作为一种会计期间。各国会计年度划分的起止月份并不完全一致。

    我国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假设币值不变。它是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的限定。

    货币计量假设定义包含以下内容:①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在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应选择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②在选择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后,发生的外币收支业务,应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人民币记账。如果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货币计量假设是以货币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的,当币值波动不大或波动时间较短时,可以不予以考虑,仍认为币值稳定;当币值发生持续的大幅度波动时,应当引入物价变动会计。这一假设也就失去了作用。

    在我国,人民币是法定的货币,一般企业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有外币收支的企业,也可以以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这些企业在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时,应折合成人民币反映。对于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财务报表时,也应当折合成人民币。

    二、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相对应于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所采用的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统一要求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