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

    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 十年筑梦

    img73

    

    4084张笑脸“绘”成“幸福三江”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学校的前身——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曾被原浙江省教委确定为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本部校区地处宁波鄞州高教园区,溪口校区位于景色秀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奉化溪口。学校下设商贸、信息、艺术、旅游、外国语、景观生态环境、财会金融、国际交流、成人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及2个教学课部,部分学院聘请本专业的知名教授担任二级学院院长。

    建校近1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明确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定位,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学校设有30个高职专科专业、4个职教师资类本科专业(以宁波大学名义招生,颁发宁波大学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会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共有省市特色和重点建设专业8个,校级重点专业16个。学校重点打造基于现代服务业的“6+1”特色专业群,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颁布后,2009年12月,学校首批通过了浙江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新方案评估。

    近年来,学校从企业用人第一需求出发,倡导和实践“责任文化”,视学生职业素质为第一质量,不断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路径,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十二五”期间,学校积极做好“宁波”、“城市”、“国际化”三篇文章,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为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建设成特色鲜明、省内知名、国内有名的国际化服务型高职院校。

    我的大学以城市命名,

    明天的路今天就启程……

    同学同行,把命运握在手心;

    同学同行,为就业打造自信;

    同学同行,把诚信融入心灵;

    同学同行,为创新学会技能。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之歌》

    img74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门

    一、责任引领 服务发展

    一所以“城市”命名的高职院校,其学校特征也应体现为“学校为城市培养什么人”和“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城市人”。建校近10年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践行“责任”在学校办学、育人和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与精神驱动作用,以培养高素质现代服务业职业新人为目标,以“尚德明责、笃学强能”为校训,办学社会责任不断强化,服务型办学目标定位效果彰显。学院领导班子把打造宁波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在服务宁波现代服务业中求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基本定位。在这近10个春秋中,学校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校把科学发展责任落到实处,不断深化着服务型校企办学体制改革。2007年以来,全校各二级学院陆续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与管理体制,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内容不断深化。环境学院与奉化滕头村合作,将模拟性“卓越集团公司”拓展为“产学研培服”一体化的生产性教学公司;艺术学院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合作,将“艺术设计工作室制”向创意设计、生产、教育、培训一体化“艺术设计园区制”拓展;商贸学院与宁波九龙国际物流公司合作,将模拟商贸公司拓展为国际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深化成立虚拟二级学院,努力实现着政、行、企、校的多方共赢。

    学校把立德树人责任层层分解,逐步形成服务型人才培养体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全校上下以人为本,层层落实教书育人责任、管理育人责任、服务育人责任、环境育人的责任,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创新了服务型人才培养体制,形成了学院办学坚持校企长期紧密合作,专业设置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培养规格坚持素质核心能力为重,教育教学坚持学生核心实践体验,质量评价坚持行业企业支持参与的服务型教育体制。2012年,学校扎实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课程改革,开展全校教师参加的“合格课程评估和教师职教能力培训和测评”,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现状,提升全体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责任文化润物无声,2007年起,环境学院首创“卓越集团公司”,在模拟化职场氛围中体验企业责任文化。经过学校整体设计、可行性论证、典型培育、全面推广与持续发展,全校7个二级学院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定位和育人目标,成立“模拟公司”。模拟公司就是把教室当职场、同学当同事,将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日常工作转化为仿真运作的公司化模式,实现了学生日常管理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将企业严密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严谨态度、安全意识等结合起来。学院聘请了校企合作企业高层参与到模拟公司制办学中。如宁波金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宁波市政务网的实施方和维护方,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具有较强实力,该公司总经理徐建昌先生于2007年受邀担任信息学院建立的“E港集团”经营顾问,参与制订“E港集团”运作实施方案,并参与指导实施集团的运作与发展。学校邀请企业家、专家与大学生进行价值观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思考和成长。通过丰富实效的行动,把社会责任文化融入办学文化、工业责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企业责任文化融入课堂文化,职业责任文化融入教职工和学生的职业学习与实践文化,责任文化渗透到模拟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

    学校精心浇灌和培育的“责任之花”散发出骄人的芳香。2010年10月,《基于“公司制”平台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产教合一的“公司制”经贸类专业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列为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0年10月,《高职职业素质培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获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奋发向上的城院人,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学院的办学体制改革、培养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被媒体喻为“蝴蝶效应”。更可喜的是,学校《融职业文化精华 建服务型特色强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模拟公司”文化》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深化合作 搭建平台

    学校抢抓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宝贵机遇,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内涵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通过“2+1”、订单式、工作室、顶岗实习等形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形成了诺宝来城市学院分公司的“校中厂”和九龙公司的“厂中校”等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并渗透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多个方面。

    学校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决定了学校的办学高度、生存空间、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质量。2011年上半年,学校以宁波市作为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产业链—行业—专业链为主线,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等,组团牵头成立了7个基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并产生了“共建产业园区、服务区域产业、搭建行业服务平台”等三种模式,搭建深化政、行、企、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初步形成了高职教育服务产业、行业的“城院模式”。产学研联盟的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已产生一定影响,学校在2011年全省高职年会及宁波市国家级改革项目推进会上作了大会交流。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潘菊素说:“校企合作之前经历了‘点对点’、‘订单式’两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深度合作’阶段。如7个产学研联盟的成立,就是看到了学校此前专业分散、学科门类多等不足,因此想通过成立这些基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发挥其集聚效应,凸显整体优势。”

    img75

    

    学校牵头成立了7个基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

    至今,学校紧密型校企合作企业已近80家,校外实训基地达177个。其中“工作室”制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开元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岗前训练、顶岗实践、就业”三位一体园林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搭建“校店合一”平台、培养“准职业化”旅游人才等先后入选教育部、宁波市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学校先后获得了教育部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5个,宁波市产学研优秀案例5个,其中“产学研全方位合作,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以IT服务外包人才基地为平台”案例成功入选2008—2010年度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这是唯一一例来自高职院校的案例。

    “滕头园林学院”是本次采访中谈到较多的一个项目。笔者了解到,“滕头园林学院”于2012年4月11日正式成立。该学院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非营利、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虚拟学院,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依托景观生态环境办学条件,校企共建共管,实行联合办学体制的一项合作,专门设立了1000万元“滕头园林学院”专项教育基金。这是宁波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首批项目之一。滕头园林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类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宁波园林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一样,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根据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学校旨在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贴近园林行业企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方则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吸纳富有企业文化内涵的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促进企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共同利益在,“滕头园林学院”自然更有发展动力。与此同时,学校与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共建九龙国际物流学院,设立2000万元“九龙国际物流学院”专项教育基金。现在学校正筹建“创意东方学院”、“罗蒙学院”等产业学院。

    img76

    

    学校与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滕头园林学院”

    学校还扎实做好各级各类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项目和宁波市高职改革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工作,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的机制建设,发挥联盟的功能作用,形成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在办学实践中,学校深化合作、服务地方,至少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校企共同进行技术、科研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开展项目研发、科技攻关、提供咨询服务,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专题性、技术性问题。2006年至今,学校与政府、企业等联合成立“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所”、“维新纺织品设计研究所”、“城市艺术研究所”、“宁波市家具设计研究所”、“宁波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等,这些校企合作研究机构成为政府、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基地,且已取得一批研发成果。学校重视参与新农村建设专项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科技特派员胡仲义为溪口镇成功申报了首个国家级课题《雷竹夏秋出笋技术研究与推广》,实现了该镇历史上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科技特派员祝志勇《浙江四明山区域槭树和樱花产业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国家星火重大项目等。

    二是与国际知名院校搭建教学科研新平台。学校积极引入国外先进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平台,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全过程,充分带动和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2009年,学校引进两大国际性高端职业资格培训项目:IIEI国际进出口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SMEI国际营销和市场职业标准认证。2010年,学校与美国西新墨西哥大学合作办学,这是学校第一次与国外大学开展中外合作项目,艺术设计和投资理财两个中美合作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已招收两届学生,洋为中用,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学校与西悉尼TAFE学院合作创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是宁波市第一个职教类的具有颁发专科文凭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通过引进澳洲TAFE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在宁波享受澳洲教育资源的机会,创新中澳合作、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满足宁波市和浙江省甚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本项目的实施为宁波中外合作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三是拓展学生国外、境外研修和就业渠道。学校把国际化视野和策略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全方位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意识与机制。学校与加拿大温哥华酒店管理学院签订8+8酒店操作及海外带薪实习项目协议;与美国加兹登州立社区学院洽谈ESL英语培训中心合作项目。学校还积极开拓与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台湾致理技术学院、台湾龙华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文化、教育、体育、学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合作与交流。2011年1月,应台湾致理技术学院的邀请,学校师生参访团一行11人赴台参加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学校的9名优秀学生与中国人民大学及致理技术学院的学生一同为台北低收入户或单亲等弱势家庭的儿童开展服务与交流,培养了团结友爱精神,提高了奉献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两岸学生之间的友谊。

    校企合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校企合作使学校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高端技能型人才,改善和密切了学校与政府、企业、院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学院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积累了充足的动力。

    三、现代服务 更上一层楼

    服务地方是高校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高校促进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积极探索服务型教育体系,深化改革,加强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适应宁波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自2005年服务型教育体系形成并实行至今,学校可谓是硕果累累。2006年,成为首批五个宁波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旅游会展”基地的主持单位,同时还先后成了“经管经贸”、“金融保险”和“IT产业”三个基地的参与建设单位。2009年11月,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学校进行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对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评估工作整改年”中,重点解决好专家组进校考察和学校自评中发现的问题,扎实推进各项整改工作,10月,以出色成绩首批通过了浙江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新方案评估。省教育厅编印学校经验,在浙江省《教育工作简报》印发。

    img77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回访

    作为一个以城市命名的高职院校,学校着力做好“城市”这一篇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并在准确把握定位的同时接轨地方经济。学校以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从2007年开始之后的五年,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的教育服务体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7年,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三大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不断充实“双高双证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在各项评建和评估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到2011年,学校明确专业建设思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特色专业群建设机制,将37个专业动态调整控制在28个以内;以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引领,形成了特色专业群建设机制,重点打造并形成了旅游会展、城市园林、创意设计、贸易物流、智能信息、财会金融、涉海服务类等“6+1”特色专业群。2011年底,学校召开了首次教学工作大会,颁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十二五”期间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两个教育教学工作纲领性文件,为“十二五”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引航。

    除此之外,学校提出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通过“三个课堂”联动,造就现代服务人才。即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毕业生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学院通过深化课程结构体系改革,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这些人才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img78

    

    “订单班”学生成为宁波市轨道交通紧缺人才

    轨道交通是宁波市第一民生工程,本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学校与宁波轨道交通集体合作,“订单”式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人才。2010年5月,学校与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同年6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分别与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签订《轨道交通运营人才委托培养协议书》。这些“订单班”包括大专和部分中专,学制三至四年,均为全日制培养。委培期间,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将全程介入人才培养过程,包括确定培养标准,编写教材,给予师资支持,全面指导实训等等。毕业后,经考核“验收”,“订单班”中高职生源90%、中职生源70%以上的学生将被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直接录用。

    城市学院“订单班”已于2010年、2011年、2012年招生三届,学校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做实做真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用真实的项目作为教学载体,用真实的系统作为教学环境,用“理实一体化”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用真实的外包业务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更好地落实《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相关内容,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业的健康发展,学校意识到校企更密切、更广泛合作需要一个信息化平台,学校积极响应宁波市教育局的建议,主动地参与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筹建。在学校空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场地,提供基础设备,派出管理人员,全力配合。2012年9月12日,校企通网络服务平台(http://www.SEL66.com)正式开通,“校企通”是个独具特色的信息沟通平台与服务平台,拥有权威的资讯、强大的数据库、多层次的有效对接和贴心的互动服务,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提高政府管理效果。这个平台在学校的建设运营,必将进一步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img79

    

    宁波市“校企通平台”开通

    学校进一步落实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及宁波市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工作,推动学校各级改革项目,重点抓好宁波市重点改革项目,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及资源牵头成立宁波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2012年新增的市高职改革试验区项目就有3个:宁波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建设、高职院校虚拟二级学院建设与实践探索、基于TAFE教学模式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这个现代服务的过程中,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疑向我们诠释了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意义。

    四、科研支撑 成果转化

    一直以来,学校都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以科研实力的提升,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近五年中,学校共获得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市级项目488项;国家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省级27项、市级35项;承接横向课题101项;仅2012年,科研到款额已达500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081篇(不含学校学报),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4篇,出版专著16部,成立研究机构17个,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产生了两届校级教科研成果奖18项、首届校级服务地方贡献奖9项、首批校级重点学科4个。学校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工作者联合会,目前是市第四届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市社科联第六届理事单位。2个单位被评为省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申报、奖励、管理等制度进行制度保障,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管理办法》、《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研奖励办法》、《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服务地方贡献奖奖励办法(暂行)》等,修订了《核心期刊目录》等。另外,学校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学校科研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科研项目、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科研实力的提升,学校充分发挥“宁波城市园林产学研”联盟、“宁波生态城市建设与创意”等服务型重点专业的作用,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组建教师研究团队小组,以解决行业企业技术瓶颈为突破口,“校、企、政”深度合作,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实现了服务、合作、互动和共赢,积极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自2006年12月学校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所”以来,学校各校企合作研究机构积极为企业开展项目研发、科技攻关,并提供咨询服务,为学校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平台,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基地,且已取得一批研发成果。据统计,为宁波市政府提供的研究咨询报告共40多份,一些咨询报告对政府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学校作为宁波市十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旅游会展”主持单位,完成了《构建宁波旅游人才高地战略研究》、《宁波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宁波市“十一五”旅游人才需求预测》,农晓丹老师主持的《建设宁波国际贸易中心的目标内涵要求及对策建议》和孙春媛老师主持的《推进就业项目经理人模式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调查与建议》的成果得到了时任宁波市市长毛光烈的批示;张作为老师主持的宁波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决策咨询课题《网络慈善模式构建及其关键问题研究》的成果得到时任宁波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宋伟的批示;刘文霞老师主持的《完善宁波服务贸易统计的几点建议》和《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两个研究成果发表在《决策参考(内参)》上。另外,刘晓斌等老师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宁波市财税局、发改委等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的批示。简明老师撰写的《关于培育网络虚拟社会“意见领袖”群体的建议》内参稿在《宁波社科内参》第7期(总第74期)予以刊发,获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余红艺批示。

    img80

    

    农村科技特派员和溪口镇农户交流雷笋种植经验

    学校通过扎实推进“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专家上讲台、百名校友回母校”的“三百工程”活动、“师资梯队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工程”,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多渠道培育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这些省级教学名师、知名教授等纷纷参加宁波市社科普及讲师团兼职教师工作、宁波市教育局“宁波文化百科大讲堂”的活动等,以教育服务社会为使命,以文化百科知识的普及与提高为宗旨,提高宁波在校学生及市民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与道德修养,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受到需求单位的好评及广大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学校还非常重视参与新农村建设专项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2005年至今,刘夔、胡仲义、祝志勇三位老师先后作为宁波市科技特派员奔赴北仑柴桥镇、奉化溪口镇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作为科技特派员,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切实为农民办实事,指导农民科技致富。科技特派员刘夔为柴桥镇花木基地的杜鹃花培植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工作,在多品种、多色彩杜鹃花嫁接方面取得了成功。科技特派员胡仲义为溪口镇成功申报了首个国家级课题《雷竹夏秋出笋技术研究与推广》,实现了该镇历史上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还获得了20余万元的经费支持,种植户们的亩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比原来高出近2倍。科技特派员祝志勇在工作中为了实现“二分之一工作时间在基层”的目标,先后参与了“桃子节”、“山林延包”、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等工作。同时,他还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成功申报了宁波市科技局的《金叶鸡爪槭的繁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等项目。其目标是使金叶鸡爪槭成为继红枫之后的又一个地方优势品种,从而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2012年8月,《浙江四明山区域槭树和樱花产业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国家星火重大项目,中央财政支持210万元。

    学校向社会推出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在岗培训服务及职业技能鉴定、户外素质拓展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服务项目。连续7年承办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优秀农民进高校”项目,共开展了4期共160名的“旅游农家乐”班和7期共280名的“花卉苗木”班。2007年,该项目还获得了宁波市优秀培训项目,在培训的优秀学员中涌现出了徐海波等30余名积极投身园林行业创业的农民企业家,带领当地农民走出贫穷、奔向小康。学校还积极承担就业及再就业、大学生创业、全省中职师资、全省考评员、宁波市企业职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等各类培训近15000人次。学校于2009年获批宁波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并于2011年升格为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2010年及2011年两年,共为宁波市29家服务外包企业培训了一线员工1414名。2011年,学校被宁波市教育局评为十大优秀培训单位之一;2012年,被评为宁波市“百校千企”活动先进单位。

    五、职业素养 成长成才

    img81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视察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idreaming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近年来,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学校从企业用人第一需求出发,视“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为第一质量”,大力推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程,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综合素质,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每年稳中有升,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2009年,学校印发开展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作指导性意见,实施职业素质养成工程。2010年,《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课程首次列入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设必修课程、素质类选修课与“模拟公司制”日常养成,形成职业素养培养体系。2008年,学校被人社部确定为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试点单位;2010年,被评为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试点先进单位;同年,基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作的科研成果《高职职业素质培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市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模拟公司”文化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2011年,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专业特点、行业特色更加显著,成效日益显现。近三年来,通过同学们的勤奋和努力,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荣获23个奖项,浙江省级竞赛中荣获67个奖项。在此基础上,全校师生朝着培育“金牌员工”的目标迈进,制定实施了《“金牌员工”职业素质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初步建立了责任文化统领的素质教育工作模式。

    环境学院率先将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教学环节,在专业实习中采用“特殊训练营”形式。在“模拟公司”里,往日的班长成了执行经理,同学成了公司员工,学生的日常表现成了考核公司经济效益的指标,所有员工还必须遵守分公司制定的《员工一日》等相关规定。“虚拟公司”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场所进行模拟技能训练,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职责意识、团队精神和互助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提前适应了企业管理模式,从而缩短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熟悉期”及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的“适应期”。

    在模拟公司,通过严格管理和日常养成,发挥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行教育”,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模拟公司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点燃了学生的创业激情。如“星辰集团”下属的“秘书服务公司”里的校园秘书在穿着、谈吐、礼仪乃至导引、接待等业务上毫不逊色于专业人士。园林技术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组成“好一”开发团队,设计的“植物宠物”小挂件一经推出就赢得了企业的青睐,与他们签订了开发意向。

    旅游学院成立的虚实结合的校内准公司——飞翔集团,全面打造高素质高技能旅游人才,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该集团具有一般旅游企业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经营项目,实行市场化运营模式和风险自担机制,符合企业的注册条件,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有组织地安排企业工作。集团下设飞鸿礼仪公司、书香茶艺吧和吾爱旅行社三家分公司。其中,飞鸿礼仪队六年来为校内外大型会展、旅游以及会议提供礼仪服务共计500余人次,服务时间多达1500小时,并承揽了市“两会”、市党代会、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宁波火炬传递、市文化艺术节、中国湖泊休闲节等大型活动的礼仪接待,曾先后荣获省市优秀学生社团、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称号。优秀旅游学子纷纷被企业抢订。

    img82

    

    旅游专业学生正在进行茶艺表演

    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才,培养为社会有用之人,是每所高校潜心笃行的目标。近年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学业成长、助推学生就业”为宗旨,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实施“就业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着力于建立行之有效的就业工作机制,实行二级学院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院两级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设置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咨询;培养职业指导师,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业指导;开辟学生创业街,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场所;通过召开就业专场推介会等形式,为学生广开就业渠道;每年开展“学业、就业、创业”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成功校友来校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当前执有“国家职业指导师”、“就业指导员”等证书的教师有近百名。就业指导呈现多样化,基本形成了以课堂教育为主要阵地,以讲座论坛为主要形式,以网络课堂为主要补充的就业指导体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签约率保持在85%以上,毕业生日益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0%以上。2012届毕业生的专科就业率达到了97.03%,签约率达到了91.68%,这是一组可喜的数据,印证着学校的就业质量在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强化教育的服务功能,提高教育的服务水平,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优质的学习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联动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我们相信,通过学校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打下的扎实基础和未来几年的拼搏努力,以“城市”命名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定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充实,特色专业的培育,教学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提升等方面有更大的创新,取得更大的成就,并最终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知名、国内有名的国际化服务型高职院校。

    “行走的新闻”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小分队:

    吴慧珍 张笑琳 曾小平 郑 妍 朱晨哲

    指导老师:陈春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