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园林小品景观设计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园林小品景观设计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类型:验证

    实训要求:必修

    一、实训目的

    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设计的小型建筑设施和景点。其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按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园林景观小品、功能性园林小品和景观雕塑三大类。通过实际设计,了解园林小品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基本掌握园林小品设计。

    二、实训材料及工具

    绘图桌、图纸、HB或2B铅笔、针管笔、彩铅或马克笔。

    三、实训知识点

    (一)园林小品的构思立意

    1.立其意趣

    根据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做出景点中小品的设计构思。

    2.合其体宜

    选择合理的位置和布局,做到巧而得体,精而合宜。

    3.取其特色

    充分反映和突出园林小品的特色,把它巧妙地熔铸在园林造型之中。

    4.顺其自然

    不破坏原有风貌,做到涉门成趣,得景随形。

    5.求其因借

    通过对自然景物形象的取舍,使造型简练的小品获得景象丰满充实的效应。

    6.饰其空间

    充分利用建筑小品的灵活性、多样性以丰富园林空间。

    7.巧其点缀

    把需要突出的景物强化起来,把影响景物的角落巧妙地转化成游赏的对象。

    8.寻其对比

    把两种明显差异的素材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烘托,显出双方的特点。

    (二)园林小品设计的构思方法

    园林小品的构思点较多,功能上限制较小,有的几乎没有功能要求。因而在造型立意、材质、色彩运用上都更加灵活和自由。

    1.原型思维法

    众所周知,创作性的构思,常常来自于瞬间的灵感。而灵感的产生,又是因为某种现象或事物的刺激。这些激发构思灵感的现象或事物,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原型”。正是由于原型的出现,使得创作有了一个独特的构思和立意。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关键在于原型与所构思创作的作品之间,有“某些或显或隐的共同点或相似点”。设计者在高速的创作思维运转中,看到或联想到某个原型,而得到一些对构思有用的特性,而出现了“启发”。

    古今中外,无论大小的成功设计都受到了“原型”的影响和启发。如柯布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就受到了岸边海螺造型的启示。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构思的关键就是来自于中国古老格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启发。原型思维法从思维方式来看,是属于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结合。对于园林小品而言,是具体思维(具体事物和实在形象)和抽象思维(话语或现象的感知)转化为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再通过创造性思维、发散性和收敛性思维的作用,导致不同方案的产生。在这过程中,原型始终是占据创作思维的核心地位。

    2.环境启迪法

    在小品创作中,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小品本身的体态和表情,从环境艺术设计及艺术原理来看,小品所处的环境是千差万别的。作为环境艺术这个大系统下的景观,它的体态和表情,自然要与特定的环境发生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它们之间去发现具有审美意义的内在联系,并将这种内在联系转化为建筑小品的体系或表情的外显艺术特征。

    因此,环境启迪就是将基地环境的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及形象思维处理,形成创作启发,从而通过创造性思维发散,而创造出与环境相协调共生的园林景观小品。

    (三)园林小品设计手法

    在以上一种或两种构思技巧和思维方式的共同引导下,运用不同设计手法,对同一主题的诠释是不同的。小品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设计手法。

    1.雕塑化处理

    这种手法是借鉴雕塑专业的设计手法,其设计出发点是将小品视为一件雕塑品来处理,具有合适的尺度和部分使用上的要求,力争做到小品雕塑一体化。这是原型思维的一种表现。

    2.植物化生态处理

    手法的目的是为达到与自然相融合,使小品建筑有“融入自然的体态和表情”。具体做法是在造型处理中,引入植物种植,如攀缘植物、覆土植物等。通过构架和构造上的处理,在园林小品上覆盖或点缀上绿色植物,从而达到构筑物藏而不露,适用于要求与自然相协调的环境中。

    3.虚实倒置法

    通过对常用形式的研究和观察(原型思维),进而在环境的启发下运用之,以收到出人意料的强烈对比效果。

    4.仿生学手法运用

    仿生,即是在设计中模仿自然界的生物造型(原型),包括动物、植物的形态,使小品设计栩栩如生,自然成趣。

    5.延伸寓意法

    此手法是在一般想象上升到创造想象后,对一些有深刻意义的事物或词句(原型思维)加以创造、想象和升华,将其意义融入景观小品创作中。这样往往能产生回味无穷的魅力,使人对小品产生无限的遐想。

    上述讨论的园林小品设计的构思技巧与设计手法,无外乎是设计师要做到的“想法”和“手法”的问题。有一定好的想法在通过纯熟的手法解决任务提出的问题,可以算是完成设计。而且,在现代设计理论和流派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景观小品的设计和创作,为整体的协调环境创造增添光彩。

    (四)园林小品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园林装饰小品在园林中不仅是实用设施,且可作为点缀风景的景观小品。因此,它既有园林建筑技术的要求,又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一般在设计和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于立意

    园林小品作为园林中局部主体景物,具有相对独立的意境,应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和情趣,这就要求巧于构思,情景交融,富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于一体。物境是指景物所营造的视觉景观形态;情境是指由于景观而引起的心理感受,即所谓触景生情;意境则包含更深刻的内容,将人们欣赏园林风景的行为活动上升为心理活动,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创造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如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常在庭院的白粉墙前置玲珑山石、几竿修竹、山石花台,粉墙花影恰似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很有感染力。扬州个园中利用假山石小品创造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使游赏者在游览完一圈后,可以领悟到四季的轮回、时间的永恒,体训到某种人生哲理。

    2.突出特色

    园林小品,应突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园林环境特色及个体的工艺特色,使其具有独特的格调,切忌生搬硬套。如以“陶瓷”为主题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在草地上散落一些日常陶瓷制品,贴近生活,又独具环境小品特色。

    3.宛自天开

    作为装饰园林小品,人工雕琢之处是难以避免的,而将人工与自然美浑然一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则是设计者们匠心独运之处。如在老榕树下,以树根造型的园凳,似在一片林木中自然形成的断根树桩,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极其自然。

    4.精于体宜

    这是园林空间和景物之间最基本的体量构图原则。景观小品,作为园林之陪衬,一般在体量上力求精巧,故更应精于体宜,不可喧宾夺主,失去分寸,应力求得体。其一,要注意所处的环境。在不同大小的园林空间之中,应有相应的体量与尺度要求。其二,要注意主要的使用者。若是安放在儿童公园或游乐场,主要使用者为儿童,融减小其体量。

    5.注重创新

    利用先进的科技、新的思维方式,设计创作出不同类型新型的小品形式。优秀的设计作品是将悠久的地方园林传统与现代生活需要和美学价值很好地融揉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和创新的作品。切忌生搬硬套和雷同。

    6.因需设计

    园林装饰小品,绝大多数有实用意义。因此,除满足美观效果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要求。

    四、实训内容

    (1)教师讲解实训知识点,举例分析小品设计案例。

    (2)学生以“翔”为主题完成一套完整的园林小品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

    五、实训要求

    要求总体构思完美,环境配合及功能合理,具有一定的艺术造型能力,图面表现能力强。图例、文字标注及图幅符合制图规范,说明书语言流畅,言简意赅,能准确地对图纸进行说明,体现设计意图。

    (1)主题突出,景观有特色。

    (2)小品与环境的尺度对比恰当。

    (3)小品配景搭配得宜。

    (4)图纸绘制规范、完整。

    六、实训步骤

    (1)分析主题,拟定环境。

    (2)选择体现主题的小品类型,进行构思,绘制草图。

    (3)搭配配景、周围的环境要素,注意尺度关系。

    (4)绘制正图,编写设计说明。

    (5)标注,检查并署名。

    七、优秀参考案例

    本案例为北京土人景观的“鹤翔”小品设计,如图8-1所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