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可见于任何年龄,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或心跳加快,以及胸闷、乏力、多尿、呼吸困难、眩晕等,偶可出现晕厥。症状轻重程度主要与发作时心室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基础心脏状态等有关。典型心悸呈突发突止,刺激迷走神经的动作,如屏气、恶心等可终止发作。

    (二)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多为正常,很少显示房室结双径路现象。

    2.AVNRT多为节律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频率通常在每分钟140~240次,但也有频率慢至每分钟100~120次的病例。

    3.慢快型(占所有AVNRT病例的90%左右)和部分慢慢型AVNRT,逆行P'波与QRS波非常接近,P′披通常隐没在QRS波中,但也有在QRS波略前或略后,部分病例V1导联出现假性r'波,或Ⅱ、Ⅲ、aVF导联出现假性s波,如能与患者窦性心律心电图相对比,通常可以更明确上述特征。

    4.快慢型AVNRT,RP′间期大于P′R间期,P′波在Ⅱ、Ⅲ、aVF导联呈倒置状,Ⅴ1、Ⅴ2和aVL导联直立。

    5.心动过速常由室上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等诱发及终止;室上性期前收缩诱发时,诱发心搏的PR间期突然延长。ST-T可有显著改变,但通常无特异性。典型心悸多表现为规则的心动过速,并且呈突发突止,刺激迷走神经的动作,如屏气、恶心等可终止发作。

    6.AVNRT时可以出现功能性束支阻滞,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右束支阻滞图形或左束支阻滞图形),但由于束支和心室不是折返环的必需部分,故束支阻滞并不影响心动过速的频率。

    【药物治疗】

    由于经导管消融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法。药物主要用于预防AVNRT频繁发作及用于治疗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接受经导管消融的患者。

    1.异搏定 无心衰的患者首选,一般用5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室上速未终止,再给5mg,总量一般不超过15mg。

    2.西地兰 大心脏特别是伴心衰者,如两周内未用洋地黄类药物,首选西地兰0.4mg稀释后做静脉注射,2h后无效,再静脉注射0.2mg,24h总量不超过1.2mg。

    3.三磷酸腺苷酶(ATP) 10~20mg加入于稀释后静脉注射。

    4.还可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稀释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常用的预防发作的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药(维拉帕米、硫氮草酣)、I c类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氟卡尼)、β受体阻滞药。由于胺碘酮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不宜作为常规治疗。对于偶发、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或者症状轻的患者可不必用药治疗,只需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应用药物终止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治疗】

    (一)导管消融适应证

    AVNRT反复发作,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或不愿长期药物治疗。相对适应证:①有心动过速病史,电生理检查证实AVNRT或导管消融其他心律失常时发现AVNRT;②临床怀疑AVNRT,电生理检查发现房室结双径路现象伴心房回波,但未能诱发AVNRT。

    (二)导管放置

    经右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冠状窦电极,经右股静脉2次穿刺分别放置右心室心尖部电极和高右心房电极,经左股静脉穿刺放置希氏束电极。记录双极心内电图。滤波频率为40~400Hz。检查后经股静脉送入8F或7F中弯加硬大头电极至右心室。

    (三)电生理检查特点

    1.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特点

    (1)可被房性期前收缩、心房期前刺激及心室期前刺激所诱发,或在心房调搏刺激[心房程控期前刺激(S2)或短阵猝发性刺激(S2)]时使房室结传导延缓(A-H间期延长)而引起的文氏周期而诱发。

    (2)对心房期前刺激或心房调搏刺激有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曲线反应的,其表现为传导曲线中断,即A2-H2间期延长呈“跳跃”现象(增值≥50ms)。S2-R间期跃增值≥60ms,RPE≤70ms。

    (3)心动过速的诱发及终止有赖于从慢径路下传伴以临界性A-H延长(临界频率范围内)及房室结内传导。

    (4)心动过速时逆传心房激动呈从足至头向顺序:房室交界区A波领先,VA间期值从42~+70ms。

    (5)心动过速时逆传P波重叠于QRS波内,QRS波的终末部变形。心动过速时的V波(心室波)常与逆行性A波重叠伴R-P′-(V-A)间期延长。

    (6)希氏束、心室不参与折返环,心房是否参与折返环尚有争议。

    (7)刺激迷走神经的动作使心动过速频率减慢,然后终止心动过速。

    2.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特点

    (1)被心房期刺激及心室期前刺激诱发,或在心室调搏刺激时发生VA逆传文氏周期而诱发。

    (2)有逆传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曲线。

    (3)心动过速的诱发有赖于从慢径路逆传伴以临界性HA延长。

    (4)心动过速时逆传心房激动呈从足至头向顺序,冠状静脉窦口A波领先,提示慢径路为逆传支。

    (5)长R-P间期,即R-P>P-R。

    (6)希氏束、心室不参与折返环,心房是否参与折返环尚有争议。

    (7)刺激迷走神经的动作使心动过速频率减慢,然后突然终止心动过速,阻断慢径路逆传。

    (四)房室结慢径消融要点

    1.导管操作 主要通过影像解剖标志来选择消融靶点(即影像解剖法),靶点处的A∶V比例<0.5~1.0。

    (1)下位法:右前斜位30°透视下将消融导管放置在希氏束区域,记录到最大希氏束电位后缓慢下弯,并轻度顺钟向旋转,直至希氏束电位消失,且A∶V比例<1.0。

    (2)中位法:右前斜30°透视下弯曲消融导管直接送至冠状窦口与希氏束连线的中下1/3处。

    (3)移动消融法:左前斜位或右前斜位下,通过连续性放电的方法在Koch三角的下、中部行弧线性消融。在移动放电的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的部位应持续放电直至交界区心律消失。

    其他的方法包括:①电解剖法,窦性心律下操作消融导管在冠状静脉窦窦口水平沿三尖瓣环仔细标测。靶点图的标准为A∶V<1.0,尽可能有慢电位出现。②联合法,即将电解剖法和影像解剖法结合来指导慢径消融。希氏束和冠状静脉窦窦口之间紧靠三尖瓣环的心房组织的后、中、前位标测到慢电位处,同时A∶V<0.5即为理想靶点。

    2.有效放电消融的标志 是交界区心律,该现象是由于具有内源性起搏特性的房室结细胞受热所致。在成功消融部位90%~95%以上可出现交界区心律,且在成功消融部位交界区心律持续的时间明显延长。但消融成功也可不发生交界区心律。快速的交界区心律与暂时或永久的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明显相关,而较慢的交界区心律与暂时或永久性的高度房室阻滞无关。放电过程中VA和HA阻滞同样预示着房室阻滞。因此出现交界区心律过快、VA阻滞、PR或AH间期延长时均应停止放电。此外,放电过程中还应保持消融导管位置稳定,当导管明显移位时应停止放电并重新标测。

    3.射频仪设置 采用温度控制消融,预设温度为55~60℃,最高放电功率为40~50W,放电时应根据消融电极贴靠程度选择功率20~35W(多为25~30W)。放电过程中严密监测阻抗和心律。放电15~30s后无交界区心律出现者应重新标测。有效放电时间一般在60s以上,但如果有停止放电指征时,应随时停止。

    4.消融终点 消融的目的是慢径改良,而不是消除,因此,消融成功终点为慢径不能1∶1前向传导且心动过速不能诱发。消融前不需异丙肾上腺素诱发者术后不必静点异丙肾上腺素验证。远期高成功率的标志包括:三尖瓣环中部和前部消融、无房室结回波和慢径完全消除。然而有文献报道房室结前传双径和单一回波亦可以作为消融终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