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组织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组织

    四、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组织

    为使学生的各种学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使学习产生累积的效应,还需要对选择出来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加以有效的组织编排,使其起到相互强化的作用。概括来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主要有“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等。

    (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所谓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与教学内容。《学记》中“不陵节而施”、“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就是强调按系列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夸美纽斯曾提出按由简至繁的序列安排内容。这些都是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序列组织原则。例如,加涅认为,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也是强调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按顺序排列的典型。

    所谓横向组织原则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用一些“大观念”、“广义概念”和“探究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使课程与教学内容和学生校外经验有效地联系起来。这种编排原则所强调的是知识的广度,而不是知识的深度,所关心的是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当然,这种横向组织所面对的困难是教师要精通或熟悉各门学科的内容、学校课程表的安排以及目前的考试方式等。

    (二)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所谓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来组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所谓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在课程史上,“传统教育”主张按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把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逻辑的分段顺序上,强调学科固有的逻辑顺序的排列,至于这种逻辑顺序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则不考虑。“现代教育”则强调根据心理顺序,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经验背景等来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学生是课程的中心,是目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一切学科的逻辑都处于从属地位。

    目前,人们倾向于把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统一起来。因为,一方面课程与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学科本身的体系。学科体系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内在联系的反映,通过学习科学的学科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况且每门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另一方面,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安排的,如果不符合学生认识的特点,学生就难以接受,那么再科学的内容也是无效的。

    (三)直线式与螺旋式

    所谓直线式是指把一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或称圆周式)则要在不同阶段上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但要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

    直线式和螺旋式这两种组织形式在现代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中仍以不同的方式出现。赞科夫主张教师所讲的内容,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不要原地踏步。因为过多地重复同一内容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不断地呈现新的知识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学习的兴趣。布鲁纳则主张采取螺旋式课程与教学内容。他认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教各门学科最基本的原理,以后随着学年的递升而螺旋式地反复并逐渐提高。也就是说,课程与教学内容主要是要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后不断在更高层次上重复它们,直到学生全面掌握该门学科为止。

    这两种编排方式各有利弊,直线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则容易照顾到学生的认识特点而加深对学科的理解。两者各自的长处也正是对方的短处,它们在思维方式上对学生的训练有不同的要求,直线式要求逻辑思维,而螺旋式则要求直觉思维。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中,要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除此之外,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中,还要注意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重点与一般、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统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