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种理论或一门学科都是通过对客观世界和社会运动中某一方面的现象及过程的分析和提炼,来反映其本质规定和运动规律。理论的研究不仅涉及各个要素的变动特点,而且还要对现实的运动过程进行理论抽象,概括出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体系,同时,通过理论研究达成一系列明确的发展目的或目标。

    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管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和方式的科学。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多种门类学科和知识的交叉性学科,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律、公共政策分析等。有学者明确认为,行政学和管理学的有机结合发展了公共管理学。[7]也有学者提出,公共管理学具有主导性的研究途径,如果说公共行政学是以政治学途径为主导的话,那么,公共管理学则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途径为主导。[8]公共管理学还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为公共管理的实践提供系统的知识和理论,提出新的模式,并给予具体的指导。总之,公共管理学有其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功能,这些特殊性构成其存在的理由,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必须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

    第一,公共管理学不同于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主要研究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管理及调度问题,包括行政制度、行政立法、行政体系模式、行政运行机制、行政人员激励等,也就是说,公共行政学侧重于讨论行政系统本身的有效控制和有序运行。公共管理学主要是研究有序化后的社会公共组织(包括行政机构)及社会其他组织如何通过开展有效活动去管理公共事务,并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功能,而有关社会公共组织自身的运作制度和组织协调机制并不作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重点。

    第二,公共管理学不同于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主要研究政府制定政策的行为,研究公共政策行为中相互关系的发生及其运行机制,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学侧重于研究公共政策本身的提出、制定和实施过程。公共管理学主要研究社会公共组织及社会其他组织发挥其功能的行为和过程,虽然也涉及公共政策问题,但不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而是研究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公共管理学与公共政策学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概括而言,公共管理是具体的管理行为,而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管理的主体是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其中的政府一般是指狭义的行政性政府,而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政府是指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内的所有的国家机构。

    第三,公共管理学不同于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公共经济部门存在的合理性和公共经济部门的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虽然公共经济部门的具体范围难以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共经济部门是指政府各类与经济决策、经济管理以及经营活动相关的部门。因此,公共经济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描述这类政府经济活动的主要后果及其社会目标的关系”。[9]公共管理学所研究的公共事务,其范围远大于公共经济学所研究的公共部门经济活动,同时,公共管理主体的范围也大于公共经济学研究中界定的公共经济部门。

    二、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在国际上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我国也处在发展的初期。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看作完全是政府的职责,侧重于研究公共事务管理中政府行为的基本特点和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如公共行政学注重研究行政体系自身的有效组织与控制,而没有充分重视研究如何发挥行政体系对公共事务的调节和控制功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习、研究和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推动政治体制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进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向民主化、法制化方向迈进,但同时不能忽视政府管理行为科学化的要求。这种科学化的实现,一方面离不开对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因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实施公共事务管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公共管理行为构成政府的主要行为,如果不认真研究和运用公共管理理论,政府行为就不可能走上科学化的轨道。事实上,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是紧密相连、相互推动的,没有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政府行为的民主化、法制化,从而也就不可能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预定目标。

    其次,加强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整体协调进步与发展。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单纯地归结为经济的发展,必须表现为社会的整体进步,其中既包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包括生活质量的极大改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社会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以保持人类社会持续性地发展。所有这些都属于公共事务的范围,需要通过公共管理的实施来为上述目标和要求的实现创造充分的条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良好的公共管理能力共同为社会整体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公共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公共管理方式的有效性程度等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示器。

    再次,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目前在公共管理实践中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公共事务范围广泛,复杂程度高;公共管理实施的结果必然对社会公众带来利益上的不同影响,社会公众会根据自身利益要求对公共管理作出不同的评价和反应,这进一步加大了公共管理的难度;公共管理手段的创新需要依赖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公共管理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出现智慧政府、智慧城市等全新的发展趋势,更是对公共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加强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的迫切任务。通过学习和研究,不仅能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而且能有效地改善公共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公共管理的整体水平。

    最后,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包括在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还包括在公共事务管理的制度构建和方法创新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目的,决定着必须把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创造最佳的适合国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为此,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包含形成我国特有的公共管理理论、经验和模式的要求。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的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国情和公共管理的实际出发,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公共管理实践和理论创新中一切有益的经验和知识,研究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为社会整体协调进步与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和专门的理论学科,有其相匹配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实践抽象法

    实践抽象法是指对公共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比较稳定、定型化的思考方式和操作程式,加以总结、概括和抽象,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这是从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的过程,体现了公共管理实践性的特征。

    2.实体分析法

    实体分析法是指把公共管理主体作为实体来看待,分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实体分析法是从公共管理主体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公共管理具体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假设的公共管理场景,要求学习者或研究者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案例分析法中运用的“真实”场景来自公共管理实践中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案例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从中可以得到较为直观的感受,给学习者和研究者留下深刻印象和重要启发。案例分析法是公共管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4.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把不同的或相似的特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用以鉴别异同,寻找原因,加深对公共管理过程的全面认识。比较分析法可具体分为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变化和特点进行比较,找出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实质。横向比较法是从区域现状的角度,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区域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发现造成差异的原因,择优弃劣,取长补短。

    重要概念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

    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项目(community projcct)公共财产(public property)公共资源(public resource)案例分析法(method of case analysis)

    提示问题

    1.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公共事务的非营利性是否意味着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不能收费?

    3.为什么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4.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

    5.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学是什么关系?

    6.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7.为什么说案例分析法是公共管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章节文献

    [1][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上下册).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3]苏东.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4]季明明.当代公共行政改革实践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崛起.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3).

    [5][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范式”变化.政治学研究,1999(1).

    [7]林尚立.革故鼎新: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光明日报,2014-5-27(13).

    [8]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英]安东尼·B·阿特金森,[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