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1]

    郑 燮

    【作家作品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以赈灾事得罪豪绅而去官,寄居扬州,卖画自给。他是清代著名的画家,“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擅写兰竹。诗亦有名于世。

    郑燮所作诗,敢于正视现实,颇多反映民生疾苦之作。诗风质朴泼辣,挥洒淋漓,语言明白晓畅,在清中叶诗坛自成一家。著有《郑板桥集》。

    衙斋卧听萧萧竹[2],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3],一枝一叶总关情[4]

    【注释】

    [1]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之意。

    [2]衙斋:官衙中的书斋。

    [3]些小:微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辈。

    [4]关情:犹言关心。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1747)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是一首以颂竹为主题的题画诗。

    首句点明自己的身份,“衙斋”即官衙中的书斋。“萧萧”是风吹竹子发出的声音,紧扣画竹的主题;同时又为下面的描写埋下伏笔,因“萧萧”又有凄清、寒冷之意。次句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是说自己官职虽然卑微,但是只要是有关民众的,事无巨细,都会放在心上。“一枝一叶”表面上看还是咏竹,实际比喻民间疾苦,形象地说明了诗人对民情的体察入微。

    因为是题画诗,所以诗人从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当好父母官的心声;又因为画是送给上司包括的,所以又包含几分劝勉之意。诗歌语言质朴,比喻、联想穿插其间,使全诗具有一种虚实相间的效果,更见意味深长。

    (罗国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