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超音速战斗机的发展历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超音速战斗机的发展历程

    一、突破音障——将M数提高到1以上

    (一)把声音甩在身后——1947年的首次超音速试飞成功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对空气产生新的扰动,这些扰动引起的压强变化会在飞机前方积累,从而导致空气密度发生变化。当速度提高到接近声速(约为每秒340米左右)时,由于飞机对前方空气扰动导致的压强变化会层层叠加,于是在机前很小的范围内,空气密度急剧增大,仿佛一面致密的空气墙壁挡在飞机的面前,这就是所谓的激波或波阻,称之为“声障”。19世纪八十年代末,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对超音速运动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他首创用纹影仪观察超音速流动,发现了激波现象。为了纪念他,后人将飞行速度与音速之比命名为马赫数(简称M数)。“声障”可能会消耗发动机全部功率的3/4。当飞机速度超过声速时,新的扰动便发生在旧的扰动之前,空气压缩和积累现象随之大大减弱,强激波会变成弱激波,波阻也随之减小。因此,飞行速度在0.8-1.2倍声速之间的所谓跨声速段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是最棘手的。

    为此,飞机设计师们以喷气发动机为基础,在外形方面研制了可削弱激波强度的后掠式机翼,在结构方面采用了高强度铝合金等方法。从1943年起,美国人和英国人分别开始设计其第一架超音速研究机。但到了1945年,英国的超音速飞机计划被取消,而美国的X-1研究机则进展顺利。X-1采用一台火箭发动机,其机体呈弹头形,机翼是梯形的,翼剖面很薄,以利于减小波阻。1947年10月14日,美国试飞员耶格尔上尉驾驶着X-1实验飞机在12800米高空,首次实现了最大速度达到了M数1.015的有人驾驶航空器的超音速飞行。

    (二)实用型超音速战斗机装备部队

    世界公认的首架超音速战斗机,是美国洛克韦尔国际公司研制的F-100“超佩刀”。该机在F-86的基础上于1949年2月开始设计,1954年9月装备部队使用,其最大飞行M数1.3,实用升限12250米,带两个副油箱时的最大航程2100千米,作战半径500-700千米。F-100的主要改进之处是:为了降低激波阻力,加大了各翼面的后掠角,其机翼、平尾、垂尾的前缘后掠角由F-86的35°左右,增至45°;进气道唇口变薄,超音速飞行时的效率提高;动力装置采用一台加力推力达7700-8100公斤的J57-P-21涡喷发动机,其最大推力比F-86高出一倍以上,成为世界上第一架具备超音速平飞能力的战斗机。

    img81

    

    首创超音速飞行纪录的美国X-1实验飞机

    苏联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米格-19“农夫”。该机的发展路子与F-100类似,也是在现有的机型(米格-17等)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米格-19于1951年开始设计,与F-100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如都采用头部进气、大后掠角主翼、全动平尾以及更适合超音速飞机使用的涡喷发动机等。米格-19的推重比、最大平飞速度和升限均比F-100高(前者的最大速度为1452千米/小时,后者为1325千米/小时),但其最大起飞重量和作战半径则较F-100小。作为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早期型号,二者在技术水平方面,可说是半斤八两,实力相当。

    欧洲国家发展超音速战斗机的起步时间也不晚。1954年8月3日,欧洲第一架以涡喷发动机为动力的、平飞速度超过M数1的飞机,法国研制的“大鹰”式飞机实现了首次超音速飞行。同月,英国研制的“闪电”P.1A超音速战斗机也进行了成功的试飞。1955年和1956年,法国又相继研制出实用型的超音速战斗机“超神秘”和“军旗”。

    img82

    

    军队列装的首架超音速战斗机——美国的F-100

    img83

    

    

    中国制造的首架超音速飞机——歼六

    1958年12月19日,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中国在米格-19基础上研制的第一架单座全天候战斗机——歼6甲,滑过跑道直插云霄,它是中国(也是亚洲地区)制造的第一架超音速飞机,曾在六十年代多次打掉美蒋的高空超音速侦察机,战果辉煌,作为我军20世纪六十年代的主力战斗机之一,出口到许多国家。

    (三)超过2马赫的超音速战斗机

    为了研制飞得更快的飞机,科学家们采取了在进气口内安装激波调节锥和调节板等措施,大大降低了波阻并减少超音速飞行时的推力损失,从而使第二代战斗机的高速性能得以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1954年2月,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两倍的战斗机——F-104“星”试飞成功,其最大飞行M数可达2.15。但是,由于该机过分追求高空高速,致使其作战半径和起降性能受到影响,加之该机的可靠性不高,事故频仍,美国空军未大量采用。

    相比之下,属于同一级的苏联的米格-21“鱼窝”和法国的“幻影”Ⅲ型飞机则比较成功。经过多次局部战争的考验,这两种飞机备受好评,成为生产、装备的一代名机。米格-21“鱼窝”是1953年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开始设计的,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该机采用了三角翼和头部进气,可使超音速阻力大大降低,其最大平飞速度为M数2.05,虽然比F-104低一些,但机动性其他性能大部分都优于后者。

    和米格-21齐名的“幻影”Ⅲ战斗机于1956年11月上天,该机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和与F-104类似的两侧进气方案,由于无尾三角翼布局的波阻小,因而它的高空、高速性能极佳,最大M数可达2.2。但由于没有水平尾翼,该机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和起降性能稍逊,但总的看作战性能较好。

    1966年1月,中国以米格-21为原型,自行生产的歼7一飞冲天,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超音速两倍的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工艺技术。在这一年的1月3日,中国空军某部飞行员鲁祥孝驾驶歼7飞机在18300米高度,用火箭弹将一架入侵的美军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击落。这是中国空军首次用火箭弹击落敌机。

    img84

    

    世界第一种超音速2倍的战斗机——美国的F-104

    img85

    

    法国的幻影3战斗机

    img86

    

    苏制米格-21

    

    

    米格-2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